“在中国提出‘双碳’目标的背景下,热电行业承载着支撑经济发展、促进节能减排、保障能源安全的重要使命。其中,高效、低耗、清洁是热电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这需要行业充分利用已有资源发展长距离、大面积供热,重视和发展县级以下区域集中供热、创新发展供热技术。”近日,在由中国节能协会热电产业委员会等联合主办的“第十七届热电行业发展论坛暨2024热电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上,中国能源研究会特邀副理事长、大唐集团原董事长陈进行表示。
图为大会现场 林水静/摄
今年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的《煤电低碳化改造建设行动方案(2024—2027年)》对热电行业提出更高要求,对标天然气发电机组碳排放水平,推动煤电低碳化改造建设,为“双碳”目标贡献力量。到2025年和2027年,煤电低碳化改造建设项目度电碳排放分别较2023年同类煤电机组平均碳排放水平降低20%左右和50%左右。对于热电行业来说,这既是新的挑战,也是重大机遇。
据介绍,近年来,我国积极推进煤电超低排放改造,现役煤电机组大气污染物排放已普遍达到气电排放水平。根据中国清洁供热产业发展报告,截至2023年底,我国北方地区供热面积达245亿平方米。其中城镇供热面积175亿立方米,农村供热面积70亿立方米。这其中清洁供热面积已达到186亿平方米,清洁供热率达76%。
中国节能协会副理事长王钦波在致辞稿中指出,我国积极实施煤电节能改造,“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和“十四五”前三年全国平均供电煤耗分别下降37.0克/千瓦时、17.6克/千瓦时、9.9克/千瓦时和1.6克/千瓦时,煤电机组碳排放水平逐步降低。2023年,煤电以不足40%的装机占比,承担了全国70%的顶峰保供任务,有力保障了我国民生用电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包括热电联产、燃煤清洁利用为主的供热行业支撑了全国68%的供热面积,在这其中,煤占比达40%。
山东节能协会副会长、山东省热电设计院院长刘博表示:“目前我国的火电的装机将近14亿千瓦,煤电装机近12亿千瓦,有2/3在装机上是热电。热电行业是电力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热电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某种程度上也代表了电力行业高质量发展。当前我国能源结构正加速转型,在电力结构不断调整优化的过程中,热电行业发展面临着新的课题和发展要求。”
上海全应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夏建涛认为,未来燃煤热电仍将长期发挥能源供应的兜底保障作用,由于煤炭能源是高碳排放化石能源,能源保供和“双碳”目标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将为热电行业带来革命性的变革,要以数智化转型为契机,培育热电产业发展的新动能,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热电新质生产力,推动热电产业向更智能、更高效、更绿色的未来迈进。”
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国家能源局原副局长吴吟强调,深入推进能源革命需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要严格控制化石能源总量,按照控油、控气、控煤的顺序,在保障能源安全的前提下,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逐步降低化石能源比重。同时,要着力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深化电力体制改革,为新型电力系统和能源体系建设提供支撑。
“未来,全球热电联产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我国热电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将有六大趋势:项目分布化、企业高效化、产业集中化、要素多元化、发展绿色化和管理数智化。要关注高效、低碳、融合和监管等要点,从余热利用、提高锅炉能源效率、热能输送效率等方面入手,并发展可再生能源热电、探索二氧化碳捕集利用等低碳技术,推动数字技术在热电行业的应用,加强政府和行业协会的监管作用。”吴吟表示。
文 | 中国能源报记者 林水静
【责任编辑:杨涵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