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电力系统建设需筑牢数字经济安全底座
来源:中国能源网 2024年10月23日 16:10 作者:杨晓冉
2024-10-23 16:10 来源:中国能源网 作者:杨晓冉

2024年10月18日,由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指导、中国电力发展促进会(以下简称“电促会”)网络安全专业委员会主办的“2024年电力行业网络信息安全交流大会”在北京召开。

2024年10月18日,由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指导、中国电力发展促进会(以下简称“电促会”)网络安全专业委员会主办的“2024年电力行业网络信息安全交流大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围绕“数智赋能,网安聚力”主题,以服务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筑牢数字经济安全底座为目标,解读当前政策走向和行业技术发展趋势,研讨电力企业网络安全建设、新技术应用的优秀案例和实践经验,推动电力行业高质量发展。

大会照片

记者在会上了解到,当前,我国能源电力发展面临保障持续稳定供应和加快清洁低碳转型的双重挑战,新型能源体系给电力系统发展带来深刻变化,对电网网络信息安全提出了新要求。中国能源研究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原国家电网公司总信息师孙正运表示,能源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升级,离不开先进的网络安全技术保驾护航。面对当前发展面临的复杂形势和困难挑战,电力行业应把握机遇、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携手共建安全可信的网络空间,为我国新型能源体系建设保驾护航。

国网信通公司党委书记、副总经理、电促会网络安全专委会会长刘冬梅提到,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背景下电网形态发生深刻变化,大规模新能源并网、新型储能等广泛接入,电力系统结构更加复杂,促使网络安全工作进入全新阶段。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深度应用,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问题面临重大挑战。中国科学院院士冯登国指出,机密计算是目前最为现实的一种数据使用安全技术,其发展可归纳为TPM/TCM、TEE和CC三个阶段,当前机密计算研究内容主要包括机密计算硬件安全、机密计算架构、机密计算关键技术、机密计算应用和机密计算标准与测评等5个方面,弹性机密计算平台和弹性TEE构建、机密人工智能、机密计算平台研究将成为未来重要的技术发展趋势。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技术总监王惠莅强调,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运行的“神经中枢”,《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明确要求体系化制定关基安全国家标准。“涵盖边界识别、保护要求和检测评估等内容的关基安全标准体系正在逐步完善。“她提出,与此同时,应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凝练关基安全保护能力指标体系,打造能力类、族、组件的层次化结构,并在行业领域试点验证,致力提升关基安全保护能力。

刘冬梅强调,国网信通公司紧密围绕服务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致力于打造“全系统、全业务、全时域”的全场景网络安全防护体系,拓展全景态势感知的新场景,构建标准防护体系的新标准,攻克新技术新业态的新难题,切实筑牢网络安全钢铁防线。

国家电网公司数字化部副主任樊涛介绍,国家电网公司全力实施“163”数字化赋能工程,持续推动电网数字化转型,以“大云物移智链”和5G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为传统电网赋能。

上海交通大学电院网络安全技术研究院院长李建华阐述了电力大数据安全与隐私计算技术的基本概念与设计原则,剖析了同态加密、多方安全计算、联邦学习与区块链等前沿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其团队在基于联盟区块链的多方安全可信数据存储、基于差分隐私联邦学习的数据智能分析等核心技术方案的最新研究成果,以期构建起电力行业“数据存储—数据共享—数据分析”全生命周期一体化的大数据安全保障体系。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院长助理尚涛提出,面向网络攻击的智能电网协同防御模型解决方案,从电力系统网络空间结构建模、攻击行为预测、防御对抗策略三个研究内容,多步博弈、交互对抗策略等技术创新,充分表明相关成果能够实现网络攻击行为的精准识别,提升针对大电网运行的恶意网络攻击的对抗能力。未来应聚焦智能电网协同攻击检测及联合防御、流量型虚假数据注入攻击检测等方面的深入研究。

青藤云安全首席运营官程度提到,电力行业需要加强对新技术的安全研究,包括对虚拟机和容器的安全监控、对云基础设施的保护、对云服务配置的管理等,从而提高电力行业对云安全威胁的防御能力。

电促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游敏提到,网络安全是整个行业共同的责任。他表示,大会主题“数智赋能,网安聚力”既反映了依靠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驱动产业升级,又强调了安全保障在整个数字化进程中的核心地位。

文 | 中国能源报记者 杨晓冉

【责任编辑:杨涵易 】

投稿与新闻线索: 微信/手机: 15910626987 邮箱: 95866527@qq.com
投稿与新闻线索: 微信/手机: 15910626987邮箱: 95866527@qq.com
欢迎关注中国能源官方网站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中国能源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即时新闻
加载更多新闻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新型电力系统建设需筑牢数字经济安全底座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