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太蓝新能源与长安汽车在重庆联合举办无隔膜固态锂电池技术发布会。太蓝新能源董事长高翔在发布会上提出,太蓝新能源无隔膜半固态电池计划于2026年实现装车验证,以满足新能源电动汽车的应用需求;无隔膜全固态电池计划于2027年实现批量生产。
图为太蓝新能源董事长高翔发布会演讲现场 (林水静 摄)
据了解,传统液态锂离子电池主材使用PE、PP材质的隔膜,这种材质的隔膜,高温下易收缩,易造成正负极短路,大量发热,引发电解液燃烧和电极材料热分解,进而导致电池起火或爆炸。
为增强隔膜的耐热性,业界已开展广泛研究并实施多项改进措施,包括在隔膜表面涂抹氧化铝勃姆石等无机耐热材料以及芳纶等有机高熔点材料,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隔膜的耐热能力,但当电池温度升至200°C以上时,隔膜本体的大幅收缩仍难以遏制。
据介绍,太蓝新能源的无隔膜固态锂电池技术,通过减掉隔膜,并在极片表面导入高致密复合固态电解质层,使得固态电解质层完全不燃烧,在保证高锂离子传导能力的同时,又兼顾优异的耐热性。
“这种固态电解质层还具有相当的韧性和机械强度,有效抑制了高温、机械力、锂枝晶等因素诱发的热失控,从根本上提升了电池安全等级。太蓝新能源逐步减掉隔膜、减掉电解液、减掉负极,推动电池技术向全固态化迈进。”高翔表示。
此外,会上发布的《固态锂电池技术发展白皮书》显示,随着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的持续上升,我国半固态电池行业需求规模也在稳定的增长。依据相关机构数据统计,2022年中国半固态电池在新能源汽车领域需求量为0.2 GWh ,渗透率为0.1%,随着半固态电池技术不断发展以及新能源汽车需求的不断增加,预计到2026年半固态电池需求量将增长到23.75GWh,渗透率将接近5%,增长势头迅猛。
北京科技大学教授唐明学在接受《中国能源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综合全国多家固态电池公司宣布的量产计划,预计2026-2030年将会是行业大规模产业化的关键时期;2030年后,半固态电池的市场占有率或将大幅度提升。”
文|中国能源报记者 林水静
【责任编辑:王少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