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至20日,2025能源电力转型国际论坛在京举行,国家电网公司发布了海上风电柔性直流装备、高比例新能源大电网运行控制、光明电力大模型、“双800”特高压直流标准化成果4项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重要科技成果。
随着中国近海可开发风电区域逐步饱和,开发远海风电势在必行。然而,当离岸送出距离超70千米后,近海风电中采用的交流输电将无法适用,必须采用柔性直流技术。对此,国家电网公司发布的海上风电柔性直流装备采用了海风-柔直一体化构网控制技术,可将百公里以上的深远海风电稳定、高效送入陆上电网。
近年来,中国新能源大规模集中开发、经特高压直流远距离输电等特征,导致电力系统稳定机理和平衡模式发生重大变化。同时,新能源等电力电子设备具有弱支撑性、弱抗扰性,造成系统稳定问题更加复杂、连锁反应风险大幅增加,新能源出力随机大幅波动、与负荷需求存在错配,显著增大了电力保供和新能源消纳压力。为保障电力系统的平稳转型与安全高效运行,国家电网公司组织十余家单位,历经十余年研究攻关,突破了大电网全电磁暂态仿真、大电网多时空优化调控、全域协同保护等电网运行控制关键技术,自主研发了高比例新能源大电网运行控制系统,支撑了超大规模新能源的发展和消纳。
据了解,作为千亿级多模态的行业大模型,国家电网公司光明电力大模型集成的电力数据、涵盖的应用场景、具备的专业功能可面向电力生产、建设、管理、运营、科研、制造、服务等全产业链提供专业化智能化服务。
5月8日,随着陇东—山东±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竣工投产,标志着国家电网公司已经建成投运“22交17直”39项特高压工程。其中,在17项特高压直流工程中,有16项±800千伏特高压工程和1项±1100千伏吉泉特高压直流工程。对此,国家电网公司此次发布的“双800”特高压直流标准化成果,不仅是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重要科技成果,也将为后续特高压工程大规模、高质量建设发挥重要的示范和引领作用。
【责任编辑:王少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