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关键变量,统筹总量质量——写在2025贵州能博会落幕之际
来源:中国能源网 2025年05月24日 10:33 作者:蒙媛 晨励 李焘
2025-05-24 10:33 来源:中国能源网 作者:蒙媛 晨励 李焘

喀斯特高原能否长出“能源森林”? 贵州的回答是肯定的,实施“富矿精开”仅仅两年,贵州的原煤产量达到1.68亿吨,电力装机达到9200万千瓦。

喀斯特高原能否长出“能源森林”?

贵州的回答是肯定的。实施“富矿精开”仅仅两年,贵州的原煤产量达到1.68亿吨,电力装机达到9200万千瓦。“十四五”收官,能源生产依然要在安全、绿色、低碳、高效的背景下“做加法”,原煤增产1200万吨,电力增容500万千瓦。

统筹扩大总量、提升质量的过程中,创新成为“关键变量”。贵州省能源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晓阳在2025中国贵州国际能源产业博览交易会开幕式致辞时强调:“坚持以创新引领为核心引擎,锚定建设新型综合能源基地和西南地区煤炭保供中心战略定位,坚持‘富矿精开’,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以更大的力度培育和发展现代能源产业,为端牢能源饭碗作出贵州能源贡献。”

贵州省能源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晓阳

2025中国贵州国际能源产业博览交易会现场

富矿精开,核心在“精”

作为我国南方重要的能源基地,贵州能源资源丰富,特别是煤炭资源,在全国能源格局中占据重要地位。2022年,贵州以“富矿精开”为突破口,精确探矿,精准配矿,精细开矿,精深用矿。

精确、精准、精细、精深,每项要求都和科技创新分不开。中煤科工集团上海研究院总工程师贠瑞光认为,在薄煤层储量约占贵州省已探明煤炭储量37%的条件下,只有科学精神和专业产品——开展薄煤层智能化开采,才能实现煤炭领域的深耕细作。

中煤科工集团上海研究院总工程师 贠瑞光

以面向柔性电子应用的钙钛矿发光、光伏及探测技术为例,西北工业大学柔性电子研究院黄维院士团队成员、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冉晨鑫指出,包括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本质上都是信息快速处理的一个技术,既助力开采过程中数字化,又推动经营过程中低成本。

西北工业大学柔性电子研究院黄维院士团队成员、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冉晨鑫

能源升级,向“智”向“高”

近年来,贵州原煤生产不断跃阶的同时,建成35处智能化煤矿,福能贵电等企业打造出智慧电力创新标杆,能源产业在智能化领域取得显著进展。

然而,能源转化效率的提升,仍然是产业高端化必须跨越的门槛。“化石能源时代,人类只会‘一把火’烧煤发电,结果衍生出生态问题。当下,可再生能源利用仍停留在初级阶段。”中国科学院院士、工程热物理专家郭烈锦直面短板。以氢能为例,郭烈锦院士积极立论:根据各种能源的自然禀赋,通过能质能势科学配适、有序转化储用结合、多能互补耦合协同,实现以水为基的碳氢循环。

展望贵州能源产业的未来发展,郭烈锦院士表示,要加速自然能源转化利用与储存协同一体化的技术研发,提高自然能源转化及存储的综合效率与能流密度。结合贵州的资源禀赋与产业基础,以较低的投入获得更高的收益,实现能源产业的绿色、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中国科学院院士、工程热物理专家 郭烈锦

针对煤矿巷道“修了塌、塌了修”的恶性循环,相关团队创新研发了巷道围岩协同支护技术,实现“一巷多用、一巷尽用、一巷久用”等巷道控制目标。贵州理工学院与盘江煤电集团联合攻关的“无煤柱开采技术”,已在多个矿井实现资源回收率提升15%以上。山东艾德实业在高端截齿、接链环等装备领域的突破,为贵州煤矿智能化改造提供了关键支撑。本次能博会,华为集团全方位展示了前沿科技方案在煤矿领域的深度应用,包括矿山工业互联网架构、智能井工矿、智能露天矿、矿山AI大模型及绿色矿业等解决方案。“围绕智能化矿山建设,我们提供一些网络通信大模型、数字孪生等技术,使行业智能化建设更加安全、更加高效、更可持续”。华为贵州政企业务部总经理陈帅表示,未来华为将继续携手业内客户、伙伴等助力行业安全、高效、少人、无人,加速行业智能化发展。

华为贵州政企业务部总经理 陈帅

两年来,学界、业界不断强化了这个共识:推进富矿精开,必须实行产业链向下游延伸,价值链向高端攀升,创新链向前沿聚焦。

智库建模:赋链赋能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能博会开展多届,项目签约、技术交流、供需见面、引才引资、展销展示,你方唱罢我等场,各领风骚各做功。

“贵州有复杂的采矿条件、有限的矿产存量,需要智能化程度更高的安全生产设备。我们研发的微小传感装置和自供能技术,若能与当地大型装备结合,既能提升安全系数,又能助力‘富矿精开’的可持续目标。这种‘大装置+微技术’的结合,正是博览会推动产学研协同的典型场景。”欧洲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发明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首席科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世界科学奖得主、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王中林在为贵州能源发展把脉的同时,还为培育新质生产力需要缔结的新型生产关系建言献策。他指出,企业带着“卡脖子”问题来,学者带着“能落地”的成果去,面对面碰撞,才能打通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最后一公里”。

欧洲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发明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首席科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世界科学奖得主、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王中林

本次能博会,中国能源研究院努力联系专家、检索技术、促进分享,全面提高学术会议的“含金量”。从院士献策、官员分享,再到行业眺望、业内佐证,中国能源在这里开展方案集成,进行合作前瞻,开展模式优选。

“从2023年开始,我们每年实现煤炭增长15%以上,瓦斯超限报警次数下降20%以上,并实现瓦斯变废为宝、变害为利的比例逐年上升”。毕节市能源局副局长唐兵表示,参加能博会的学术会议,了解能源行业先进模式、前沿技术、装备水平,深受启发。“在安全生产的前提下,我们要进行规划修编、人才引进、资金落地、打通堵点、扩大内需,确保能源经济扩总量、提质量。”

毕节市能源局副局长 唐兵

贵州省福泉市市长夏世飞围绕推动磷资源“富矿精开” 实践,从资源价值、产业循环、环保处理等多个维度,阐述了差异化发展的理念与路径。“福泉拥有独特的气候条件与人文景观,未来将进一步发展文旅产业,打造 “工业 + 文旅” 融合发展新模式。同时,福泉在巩固磷化工等传统优势产业的基础上,还要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形成多种产业协同发展的格局。”夏世飞说。

贵州省福泉市委副书记、市长夏世飞

产业创新、技术创新未有穷期。依托“亚洲磷都”“中国金州”等资源优势,贵州能源同时转入煤基新材料、新能源电池等新赛道,在提升质量的同时扩大总量。

【责任编辑:王少晨 】

投稿与新闻线索: 微信/手机: 15910626987 邮箱: 95866527@qq.com
投稿与新闻线索: 微信/手机: 15910626987邮箱: 95866527@qq.com
欢迎关注中国能源官方网站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中国能源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即时新闻
加载更多新闻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把握关键变量,统筹总量质量——写在2025贵州能博会落幕之际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