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如同一幅徐徐展开的壮美画卷,将希望的田野装点得生机盎然。2024年,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聚焦“国之大者”,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坚定担当中央企业责任、扛牢乡村振兴使命,做深做实“三扶三真,五位一体”大唐特色帮扶体系,积极打造中国大唐“筑梦工程”品牌,为美丽乡村赋能、为美丽中国添彩。
2024年10月15日,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邹磊,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程建平到广西大化县调研乡村振兴教育帮扶情况
中国大唐党组书记、董事长邹磊,董事、总经理、党组副书记张传江,董事、党组副书记余波先后到定点帮扶的广西大化县、陕西澄城县调研督导,深入研究、有效推进精准帮扶举措;集团公司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和教育帮扶总结提升工作会议的系列部署,指导各级企业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176名派驻干部尽职履责在帮扶一线,为加强基层治理、推动经济发展、改善人居环境等发挥着重要作用。
2024年,在中国大唐定点帮扶的大化和澄城两县、对口支援的青海兴海县以及24个省区的76个村,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交相辉映,古老村落与现代文明和谐共生,绘就了一幅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富村山居图”。
产业振兴卷:托起幸福富裕的新希望
2024年,中国大唐直接投入无偿帮扶资金9700万元,高质量开展2个定点帮扶县及对口援青等乡村振兴工作。在大化、澄城投入无偿帮扶资金4747万元,同比增长超过15%,投入有偿帮扶资金5.56亿元,引进有偿和无偿帮扶资金1.57亿元,购买和帮助购买帮扶地区农产品4653万元,有效巩固了脱贫攻坚成果,有力支撑了地方经济建设。
中国大唐与中国农业大学共建广西大化县科技小院
在大化县,中国大唐投入2.9亿元建设都阳风电和红旗光伏电站;引进建设唐优科技防护有限公司,中国大唐订单兜底超过1000万元;以“庭院经济”为切入点,助力300户脱贫户当年增收达4000元以上;引入中国农大建设“科技小院”,助力大化庭院经济总产值达1.73亿元,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刘宁给予“小庭院,大增收”的高度评价,主席蓝天立给予“小而精也能创造好收益,方寸之地也能打造聚宝盆”的高度肯定。
中国大唐在澄城县援建的优质果蔬大棚
在澄城县,中国大唐投资2.64亿元建设交道-寺前风电、冯源光伏等新能源项目;援建渭北樱桃交易集散中心、寺前镇优质果蔬产业设施大棚等12个合作社种植基地建设项目,有效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樱桃全产业链发展,助力樱桃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达到12.32亿元;升级建设樊家川村酥梨加工厂、北关村蔬菜批发市场、百康农产品包装加工及物流建设等项目,助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同时,中国大唐在青海兴海县加紧建设“暖心工程”偏远学校分布式光伏(一期)项目,项目投运后将彻底解决偏远学校用电难问题;在内蒙古锡盟改造升级“光伏牧场共享园区”项目,让牧户们安心养牛羊、年年是丰年;在海南五指山下种植番薯、野菜等特色农作物,以黎苗传统文化为抓手的文创帮扶产品落地创收;在吉林珲春市解放村持续推动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发展,扶持豆油加工厂、冷水鱼二期等项目做大做强;在甘肃文县冉家村和马家沟村扩大中药材种植规模,拓展村民勤劳致富的路径;在湖北、湖南等帮扶地区着力开发新能源项目,为当地发展注入绿色产业动能……
中国大唐的产业帮扶奠定了乡村振兴经济基础,促进了帮扶群众增岗增收,增强了帮扶产业发展韧性,托起了山乡幸福富裕的新希望。
人才振兴卷:搭建价值实现的新舞台
大化县高考本科录取率由2022年的36.16%提升至2024年的46.23%,大化高中本科上线率达到74.8%,中考报考大化高中的A+学生由2022年84人提升到2024年的327人;澄城县本科上线率超过77%,教学质量稳居渭南市第一方阵……2024年,中国大唐持续实施的教育帮扶“筑梦工程”,引领大化县、澄城县教育事业不断迈向新的高度。
中国大唐在青海兴海县发放“三金”
这一年,中国大唐在大化、澄城、兴海、左贡和八宿县等地区累计发放大唐“筑梦三金”462.68万元,惠及师生4164人次,激发教与学的强劲动力;组织“相约北京助梦远航”夏令营、电影下乡、数字云课堂、奥运冠军面对面、院士进课堂等特色活动,开拓学生视野,树立远大理想;引进北师大等专业资源开展金种子、中流砥柱、星火教师、凝智计划等培训,锻造带不走的教师队伍;帮助改善偏远学校运动场、标准化实验室等,提高学生学习效果;整合内部资源为县域职校提供师资和实训基地,对接战略伙伴拓展就业渠道,开辟适龄青年成才就业新通道……一系列举措的有力有效实施,使中国大唐的教育帮扶模式已经取得力度更大、覆盖面更广、更可持续的“聚合效应”,为中央企业在重点帮扶县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教育帮扶工作模式。
大唐订单式帮扶让脱贫群众在家门口就业
同时,中国大唐注重人才培养和就业稳岗,2024年在定点帮扶地区培训乡村振兴干部及各类技能人才19906人次,不断提升他们为民服务和带动致富的能力;引进澄城唐威服装厂和大化唐优服装厂解决易地搬迁群众就业260余人,通过各类产业帮扶项目,稳固和转移种养殖就业3000余人,拓宽了帮扶地区群众的增收渠道。
中国大唐用“真心、真情、真金白银”,为帮扶地区优化教育资源、提升办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让脱贫群众和易地搬迁群众就业有门路、收入有保障、致富有项目,搭建起价值实现的新舞台。
文化振兴卷:凝聚乡风文明的新风尚
在乡村的脉络里,文化宛如一眼清泉,润泽着一方土地,带来勃勃生机。中国大唐让文化振兴的种子在这片田野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编织出乡村振兴的绚烂画卷,向着未来,无限延展。
西藏八宿县农牧民党员群众进大唐、看电站、学战旗、聊发展
在大化,组织开展布努瑶“祝著节”特色农产品产销、非遗展演、民族传统体育竞技等活动,参赛人数近300人;举办“红色大唐筑梦 强国复兴有我”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文艺晚会,促进民族情感交融;举办“中国大唐·民族团结杯”气排球比赛,来自各乡镇、各单位和社会各界的少数民族同胞组织的37支代表队同场竞技,以球为媒结下深厚友谊。
在澄城,举办2024年“大唐杯”第六届澄城县干部职工健步走活动,全县69家单位3900多名干部职工踊跃参与,踏春赏花、强身健体;承办2024年全国电力职工羽毛球比赛,来自11家电力集团的14支代表队约500人相会在此,不仅促进了电力行业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还有效带动地方餐饮住宿、文化旅游等相关产业发展。
新疆阿克苏前进村组织开展大手拉小手国通语学习活动
在新疆阿克苏前进村,完善志愿者之家、图书室、妇女之家、运动室、儿童之家、红色影院,定期组织国通语知识竞赛、唱红歌、小手拉大手等活动,丰富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激发学习国通语的热情;在西藏八宿县和左贡县,40多名农牧民党员群众进大唐、看电站、学战旗、聊发展,45名基层农牧民群众赴粤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交流活动,进一步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在重庆巫山县新安村,因地制宜打造集生态观光、休闲娱乐、亲子采摘、体验式农业为一体的文旅融合项目,半年接待游客1.5万人次;在四川得荣县杠然村,通过开展“积分超市、道德银行”季度评比,积极引导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的新时代乡村文明治理格局;在内蒙古多伦县双井子村,开展“聆听历史回声,体验农耕文化,感悟劳动之美”主题团日活动,深入田间地头拓展村企文化交流;在河南省禹州市方东村,建设大唐乡村大舞台和文化公园,提升群众生活品质;在山西阳城县龙凤村,深入推进“神话原乡”“童话小镇”建设,积极打造文旅品牌,探索旅游兴村、文化富民的新途径……
中国大唐在帮扶地区实施和开展的一系列文化建设和文体活动,提升了村民们的精神生活质量,促进了乡村社会的和谐与进步,让中华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绽放光彩,凝聚起乡风文明的新风尚。
生态振兴卷:创造温暖美好的新生活
2024年,中国统筹大化县红水河流域5家梯级电站实施鱼类增殖放流,放流乌原鲤、长臀鮠、卷口鱼和红水河稀有白甲鱼、三角鲤共计132万尾,创造经济价值230万元;携手奥运冠军高敏、张山等在大化县开展“守护红水河”公益行动,用实际行动和榜样力量动员全社会共同关注参与生态振兴。
中国大唐邀请奥运冠军到广西大化县开展“守护红水河”主题公益活动
同时,中国大唐在大化投入754万元高标准实施都阳风电项目临时用地复垦,坚决守牢耕地保护红线,确保粮食安全,布局实现一地多用,促进石漠化地区土壤治理;捐赠397万元,在大化实施水上应急救援、农村厕所提升、饮水保障、污水处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等12个民生项目,打造良好人居环境。
云南兰坪县丰华村打造和美宜居乡村
在中国大唐的其他帮扶地区,生态振兴的和谐画卷也全面绘就:陕西澄城道路拓宽、路灯改造、公共服务中心建设、水源净化设施维护等民生项目顺利实施;湖南涟源市新光村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和美屋场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五纵两横”消防灌溉水网建设,实现民生环境的本质提升;山东菏泽市后营村组织开展义务理发、免费体检、法律义诊等惠民活动,用心用情为民办实事;云南兰坪县丰华村完成盖场、西山污水革命,实现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创造干净宜居环境;安徽霍山县鸟观嘴村开展家庭医生履约服务活动,小病和常见病无需路途奔波;贵州六盘水市双井村、董地村因地制宜构建“一村一品”+“一村一基地”发展格局,紧贴群众生活需要解难事、办好事;河北蔚县南骆驼庵村坚持聚焦“小切口”,积极化解矛盾纠纷,帮助解决农村实际问题,着力打造和谐村居。
中国大唐坚持绿色发展理念,通过科学规划与治理,使生态环境得到持续改善,生物多样性得以有效保护,更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持久的生命力,让乡村成为宜居宜业的美丽家园,创造出温暖美好的新生活。
组织振兴卷:激发乡村振兴的新动力
陕西澄城和家楼村原为国定贫困村,中国大唐定点帮扶和家楼村以来,探索提出“发展集体经济,实现乡村振兴”和“产业基地+消费帮扶+扶智扶志”的特色发展之路,研究发现要达到预期效果,必须发挥党建帮扶优势,通过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推进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几年来,和家楼村实现了基础党建从“软弱涣散村”到先进示范村的蝶变、集体产业从“空壳村”到集体经济发展示范村的蝶变、乡村治理从“约定俗成”到形成“现代规范”治理体系的蝶变。
陕西澄城和家楼村工作队党建帮扶暖民心
如今的和家楼村,4000余亩土地上灌溉水网密布,硬化道路纵横交错,红薯粉条加工产业园、百亩樱桃产业园、设施大棚产业集群建设实施,自主品牌“沟窝窝”成功注册,产出的高品质农副产品销往全国。村集体经济资产达到400万元以上,直接带动脱贫户就业26户42人,间接带动全村一半以上村民发展产业、实现就业。每年支付本村劳务用工工资30余万元左右,村民整体收入不断提高,合作社累计向村民分红40余万元,户均增收9000元以上。和家楼村已成为远近闻名的“省级党组织标准化建设村”“渭南市文明村镇”“渭南市集体经济发展示范村”“渭南市千万工程示范村”。
这只是中国大唐积极推进组织振兴的一个缩影。持续开展红色铸魂、聚力强基为保障的党建帮扶,不断擦亮“先锋桂冠·情暖瑶乡”“大唐红·无限能”等党建帮扶品牌,已经成为中国大唐在帮扶地区建好建强基层党组织的成熟做法和成功经验。
广东高州市赤坎村驻村工作队和省农科院果树研究所的专家调研帮扶村鸡嘴荔母本园果树生长情况
2024年,中国大唐向大化县16个乡镇捐赠党建帮扶资金80万元,9家基层企业党委到结对乡镇宣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等组织联学、队伍联培、活动联抓、项目联推、实事联办活动27次,定点帮扶的板兰村、安兰村成功获评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星级”和“四星级”基层党组织;宁夏红寺堡区弘德村选聘4名本村毕业大学生加入村级事务管理工作,培育“两个带头人”53名,储备后备干部9名,为村党组织建设输入新鲜血液,涵养发展的内生动力;广东高州市赤坎村驻村工作队以支部共建为契机,组织帮扶村党组织与省农科院果树研究所党组织牵手结对,推动双方在果树种植管护等方面互惠共赢;江西赣州市河背村优选村民进行入党教育,为村党组织推荐新生力量,被评为茶园乡“基层党建工作先进村”;安徽萧县八庄村开启“大唐微讲堂”活动,为村组干部讲解党的政策法规,拓展干部视野,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辽宁铁岭西孤家子村驻村干部带领村两委班子、党员和群众代表前往乡村振兴示范基地学习,提升干部民众的党建意识和文化素养……
组织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坚强保障。中国大唐牢牢把握组织振兴这根“定海神针”,团结帮扶地区党员群众在组织的凝聚下握指成拳、合力致远,激发出乡村振兴的新动力。
“筑梦”乡村,宏图已绘,未来可期。2025年,中国大唐将进一步围绕“五大振兴”,扛牢乡村振兴使命,筑就共同富裕梦想,以而今迈步从头越的豪迈气概、快马加鞭勇争先的冲天干劲,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更加精准有力的帮扶举措,谱写推进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的新篇章,描绘助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新画卷。
【 广告 】
【责任编辑:王少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