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今朝 逐梦蓝海——华能海南临高海上风电项目建设纪实
来源:中国能源网 2025年02月24日 17:11 作者:王卓峰
2025-02-24 17:11 来源:中国能源网 作者:王卓峰

2024年12月26日,海南临高的海岸线上,海风吹拂,波光粼粼,历史在这一刻定格,随着华能临高海上风电项目陆上集控中心的一声令下,A39号风机的叶片缓缓启动,海南的第一度海上绿电如同新生的脉搏,强劲地跃入电网。

2024年12月26日,海南临高的海岸线上,海风吹拂,波光粼粼,历史在这一刻定格。随着华能临高海上风电项目陆上集控中心的一声令下,A39号风机的叶片缓缓启动,海南的第一度海上绿电如同新生的脉搏,强劲地跃入电网。

这一刻,深植于海南临高人心中的“抢滩精神”被赋予了新的含义。曾经,这种精神是在战火纷飞的年代,革命先辈们凝练出的英雄气概。如今,“抢滩精神”则成为了华能临高人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时的坚定信念和行动力量。无论是率先探索,还是勇斗“摩羯”,亦或是攻克海底沉桩难题,华能临高人都在以“抢滩精神”激励自己、奋勇前行,在攻克重重困难过程中,接连创下了多项海南“第一”,引领着海南海上风电产业迈向崭新的阶段。

打赢“抢滩精神”新战役

华能临高海上风电项目,位于临高县西北海域,是海南省首个海上风电项目,规划装机容量60万千瓦,安装60台10兆瓦风电机组。项目于2023年底开工建设,2024年4月底完成首台风机吊装,12月26日实现并网发电,创造了海上风电项目建设投产最快纪录。

2022年,海南省重启了海上风电发展,决定以竞争性配置方式分配海上风电资源。“当时,竞配涉及内容多、技术方案要求高,最关键的是从收到邀请函到提交标书仅有3天时间,给竞配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项目副经理陈智耿回忆当时的情景说道。

面对项目的“首战”,他第一时间调动所有团队人员,全力投入到标书编制工作中。经过72小时的昼夜奋战,团队成员高质量完成了1400余页标书,最终以竞配第一名的成绩夺得60万千瓦的海上风电项目资源。初战告捷,紧接着,项目团队又用133天取得核准批复,夺取了“海南省核准获批用时最短的海上风电项目”的殊荣。

“万事开头难,良好的开局使我们打赢这场硬仗的信心倍增。在施工建设的‘接续战’中,海上升压站是最重要的一仗。”项目副经理方锂说道。

他表示,海上升压站被称为风电场的“心脏”,关系着海南“海上第一度绿电”能否如期发出。但常规升压站仅建造就需要4个月时间,若再加上排产周期,时间就更长,会耽误项目的整体进度。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项目团队多次与设计院分析、磋商、论证,最终决定打破常规,采用轻量化海上升压站。“这一方案不仅减轻了升压站的重量,更提高了施工效率,钢材用量节省近三成,生产周期缩短了30%,最终确保了项目能够如期并网。”海上升压站建造党员突击队华振宇表示。

书写揽海御风新攻略

海上风电施工,受海域水文气象和海洋气候影响大,有效施工期短。9月份正值项目建设高峰期,32艘船和近八百人在广袤的海面上施工。超强台风“摩羯”的来袭,给项目带来了艰巨无比的挑战。

“当时,风机吊装进入关键期,任何闪失都会造成工期延误。为了不让项目进度受影响,团队成员连续数日坚守在海上,争分夺秒抢工期,并赶在台风到来之前做好防台措施,全员返回陆地。”方锂说道。

他回忆道,台风登陆第二日,海上风浪大幅减弱。团队成员就顶浪出海,逐台检查风机状态。同时,近200人在陆上施工场地,冒雨清理现场。第三日实现了全面复工。

“风电机组经受住了超强台风的考验,无一受损。我们的团队也训练有素,在这场战斗中丰富了经验。”项目负责人刘庆文说道。

海上风电项目建设中,沉桩是关键一环。面对复杂的海底地质条件和恶劣的海洋环境,项目团队不仅要克服海流、风浪等自然因素影响,还要确保桩基的垂直度和稳定性。在一次沉桩作业中,团队遇到了硬土层,桩基贯入度过小,给工程进度带来了巨大阻碍。

工期紧张、试错成本高,在深入分析地质报告和工程数据、综合对比各种液压锤后,刘庆文果断决定使用亚洲在售最大打击能力的液压锤——MHU-4400液压锤,投入这场与硬土层的较量。最终沉桩难题顺利解决,为后续的风电机组安装奠定了坚实基础。

关关难过关关过。回想起那段难忘的奋斗时光,陈智耿感慨地说:“虽然在海上工作辛苦,但看到那一排排风机迎风展翅,再苦再累都是值得的。”他的笑脸已经被海风和阳光镀上了一层黝黑,这是海风人的勋章,也是成长的鎏金底色。

铸造海洋经济新动能

临高,过去是农业大县,2012年被定为国家级贫困县,2020年完成脱贫“摘帽”。而今,临高加快推进“三区一园”“五色经济”建设,2024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达到55%的历史新高度,固投增速和产业投资增速攀升至海南省第一。

从跟跑到领跑,临高海上风电项目助力临高县经济强劲发展。“项目是省级重大项目清单项目,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占到临高县固定资产投资的40.5%。此外,项目还带动了当地风电装备制造、海洋工程等相关产业发展,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项目预计每年可提供绿电18.5亿千瓦时,对临高的经济社会发展和招商引资起到显著的拉动作用。”方锂表示。

经济账本之外,环保账本也同样亮眼。项目建成后每年可提供绿电18.5亿千瓦时,相当于节约标煤56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156.8万吨、植树造林约4500公顷,为海南清洁能源岛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2024年,海南省提出向海图强,要用10年时间再造一个“海上海南”,绘就了海洋经济发展新蓝图。

“面向未来,项目团队正围绕科创兴海,谋划海上风电场址与海上光伏、海洋制氢、海洋牧场等融合开发示范应用,进一步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让‘蓝色动能’更澎湃。”项目副站长张鑫憧憬着说道。

南海之滨,潮水涌动,60台风机巍峨矗立在海天之间。在这片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海域上,华能人将继续与时俱进、勇往直前、日夜兼程,续写向海图强、向绿图强的华彩篇章。

【 广告 】

【责任编辑:王少晨 】

投稿与新闻线索: 微信/手机: 15910626987 邮箱: 95866527@qq.com
投稿与新闻线索: 微信/手机: 15910626987邮箱: 95866527@qq.com
欢迎关注中国能源官方网站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中国能源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即时新闻
加载更多新闻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风起今朝 逐梦蓝海——华能海南临高海上风电项目建设纪实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