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地产收储的十问十答 | 投研报告
来源:中国能源网 2024年07月24日 10:19
2024-07-24 10:19 来源:中国能源网

 平安证券近日发布地产杂谈系列之五十七:关于收储的十问十答,  以下为研究报告摘要: 什么是存量房收储?为何推进相关部署?存量房收储由来已久,历史上多次发生,当前步入保障性住房再贷款支持时期;基于加快商品房去库存,加快保障性住房供给,助力保交楼和“白名单”机制等目标,推进存在必要。

 平安证券近日发布地产杂谈系列之五十七:关于收储的十问十答。

  以下为研究报告摘要:

什么是存量房收储?为何推进相关部署?存量房收储由来已久,历史上多次发生,当前步入保障性住房再贷款支持时期;基于加快商品房去库存,加快保障性住房供给,助力保交楼和“白名单”机制等目标,推进存在必要。

收储与棚改有何区别?收储与棚改政策目的、资金来源大致相同,但运行机制存在差异。收储直接与开发商交易,不强调对居民杠杆撬动,全社会住房总量不发生变化,商品房由开发商转移至地方国企,最终能否进入居民部门有待观察。从拟投入资金、预期可拉动销售来看,棚改规模更大。

收储与以旧换新有何差异?住房以旧换新同时帮助居民二手房、开发商新房去化,收储仅推动新房销售;相比收储,近年居住环境明显优化下,居民卖旧买新诉求降低,参与以旧换新积极性存疑;同时以旧换新收购居民二手房位置分散,且为提高参与意愿、托底市场,收购要求较少、基本按二手房市价成交,收购后用作保障房成本较高,实现盈亏平衡挑战更大。

收储主战场在哪?由于收储商品房用途严格限于保障房,而保障房试点主要集中在高能级城市,预计一二线或为收储主战场。

5000亿银行贷款是否充足?测算全国库存去化或需万亿级资金体量,但若仅收购35城90平以下现房,同时考虑地方国企自有出资,5000亿银行贷款或相对充足。

收储最有可能的落地方式?收储要求以市场化方式运作,各方自愿参与,计划推进城市公开发布征集公告,提升全流程透明度。收购房源需完成竣备、产权清晰,同时对单套建筑面积、交通配套、车位比等进行明确,强调优先选取整栋或整单元未售、可实现封闭管理楼栋或整院,相关条件显示收购后可能更倾向出租。

收储后迅速入市是否对市场形成冲击?冲击可能主要源于配售型保障房规模,但由于一方面收储后短期出租概率更高,另一方面各地配售型保障房筹建目标有限,预计对商品房需求分流相对可控。

市场化收储资金能否打平?若收购后出租,综合考虑租金回报、运营成本、融资成本等,测算市价收购住宅可能存在近1%资金缺口。

收益率改善取决哪些条件?折价收购、融资成本降低、运营效率提升,或者财政补贴,可能带来收储投资收益率改善。对比之下,短期折价收购推动收储落地或更为可行,考虑公寓销售价格明显低于住宅,开发商折价出让公寓或非优质住宅可能性较大。

收储的后续关注点?地方推进进展及能否匹配足够合适房源、资金加码及财政政策配套可能、银行贷款意愿、存量商品房收购后用作配售型保障房情况等。

投资建议:目前居民购房预期依旧谨慎,中央加杠杆去库存重要性提升,叠加加快保障房供应、助力保交楼与“白名单”机制,收储推进存在必要,未来重点关注落地节奏、政策进一步呵护可能,以及可能对房地产市场、开发商现金流产生的影响。投资建议方面,短期维持适度积极观点:1)板块回撤至4月低点;2)公募基金持仓较低;3)市场对销售预期偏弱,但7月低基数下重点城市新房销售存在转正可能;4)重点城市二手房挂牌量未进一步上升;5)业绩压力释放。中期来看,地产板块趋势行情仍有待楼市量价企稳。个股建议关注积极优化土储、具备基本面支撑、估值修复空间仍大的优质房企如中国海外发展、招商蛇口、越秀地产、保利发展等,同时建议关注经纪(贝壳)、代建(绿城管理控股)、物管(保利物业、中海物业、招商积余)等细分领域龙头。

风险提示:1)收储推进不及预期风险;2)保障房需求有限、适配房源规模不足风险;3)政策呵护持续性不足、楼市修复不及预期风险。( 平安证券 杨侃,郑茜文)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责任编辑:朱羚 】

投稿与新闻线索: 微信/手机: 15910626987 邮箱: 95866527@qq.com
投稿与新闻线索: 微信/手机: 15910626987邮箱: 95866527@qq.com
欢迎关注中国能源官方网站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中国能源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即时新闻
加载更多新闻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关于地产收储的十问十答 | 投研报告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