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达证券近日发布ESG周报: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为主体,完善碳定价机制。
以下为研究报告摘要:
热点聚焦:
国内:中办、国办: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为主体,完善碳定价机制。4月2日,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完善价格治理机制的意见》,提出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为主体,完善碳定价机制。探索有利于促进碳减排的价格支持政策。完善全国统一的绿色电力证书交易体系。建设绿色能源国际标准和认证机制。
国外:国际可持续发展标准委员会发布司法管辖区可持续路线图开发工具。国际可持续发展标准委员会(ISSB)发布司法管辖区可持续路线图开发工具,旨在帮助司法管辖区制定ISSB准则相关监管政策。国际可持续发展标准委员会已经推出一系列教育材料和指引,为IFRS S1和IFRS S2的应用提供帮助。
ESG产品跟踪:
数据统计截至2025年4月4日,
债券:我国已发行ESG债券达3541只,排除未披露发行总额的债券,存量规模达5.52万亿元人民币;本月发行ESG债券共14只,发行金额达30亿元。近一年共发行ESG债券895只,发行总金额达9,202亿元。
公募基金:市场上存续ESG产品共669只,ESG产品净值总规模达8,288.13亿元人民币。其中ESG策略产品规模占比最大,达45.08%;本月发行ESG产品共0只,发行份额为0.00亿份,近一年共发行ESG公募基金149只,发行总份额为1,528.10亿份。
银行理财:市场上存续ESG产品共837只。其中纯ESG产品规模占比最大,达57.47%;本月发行ESG产品共12只,主要为纯ESG和环境保护,近一年共发行ESG银行理财763只。
指数跟踪:
截至2025年4月4日,本周主要ESG指数均跑输大盘,其中中证300ESG领先跌幅最小,下跌1.12%;万得全A可持续ESG跌幅最大,下跌2.07%。近一年主要ESG指数均上涨,其中华证ESG领先涨幅最大,上涨9.75%,深证ESG300涨幅最小,上涨6.14%。
ESG专家观点:
复旦大学环境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志青:全球“绿色遇冷”,中国保持韧性源于三大支柱。近日,复旦大学环境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志青在《环球时报》发文表示:在全球绿色投融资普遍收缩之际,中国市场展现出较强的抗跌能力。中国绿色市场的韧性主要源于三大支柱:政策工具箱持续发力;产业协同效应逐渐显现;转型金融破局高碳行业。
风险因素:ESG发展不及预期;双碳战略推进不及预期;政策推进不及预期。(信达证券 左前明,郭雪,吴柏莹)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责任编辑:肖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