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7日晚间,环保行业领军企业清新环境(股票代码:002573)披露2024年年度报告,报告显示,公司2024年营业收入87.16亿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3.78亿元,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14.92亿元。这一数据背后,既有行业共性困境的折射,也暗含企业主动求变的挑战。本文将从环保行业整体环境、企业自身经营策略及未来发展潜力等多维度,客观分析其业绩变动原因,并探讨破局之路。
一、行业背景:政策变化与市场竞争的双重压力
1、环保行业的周期性波动
近年来,环保行业在“双碳”目标推动下持续增长,但2024年行业进入深度调整期。政策红利逐步从粗放式补贴转向精细化监管,叠加地方财政支付节奏放缓,环保企业普遍面临应收账款回款难、现金流紧张等问题。清新环境的应收账款账龄变化导致信用减值损失增加,正是行业困境的缩影。2024年环保行业已披露年报数据显示,应收账款问题依然严峻,行业整体回款压力较大。头部企业如首创环保(146.59亿元)、碧水源(124.00亿元)、瀚蓝环境(42.52亿元)应收账款规模持续高企,较上年末分别增加26.14亿元、13.56亿元、9.78亿元,头部企业现状反映出行业普遍存在项目结算周期较长、资金周转效率较低等问题。清新环境2024年末应收账款为36.96亿元,较上年末减少0.53亿元,可以看出在行业周期较严峻的情况下,公司仍积极提升管理效率,持续加强应收账款回收。
2、市场竞争加剧与盈利空间压缩
随着环保行业集中度提升,龙头企业通过规模效应和技术壁垒抢占市场,中小企业的生存空间被进一步挤压,部分业务盈利空间收窄,反映出行业“价格战”的激烈程度。2024年环保行业毛利率呈现显著分化特征。垃圾焚烧发电等细分领域的毛利率相对较高,如永兴股份(毛利率40.60%)、绿色动力(45.44%)显示出细分领域的竞争优势;持有运营类资产的公司,毛利率相对保持稳定,如重庆水务(26.58%)、创业环保(39.78%)、碧水源(28.55%)等,凸显运营类业务的盈利韧性。布局资源化等领域的公司,因其业务属性,毛利率相对较低,如高能环境(14.02%)。清新环境2024年毛利率为16.83%,年报中显示资源利用业务的收入占比较大,毛利率较低,如剔除资源化业务,其余板块毛利率为22.03%。整体来看,行业毛利率水平与业务结构密切相关,技术门槛高、运营属性强的细分领域盈利能力更为突出。
3、政策变化叠加影响
清新环境在公告信息中提及:公司业绩下滑的原因之一为赤峰博元资源化利用项目消费税增加,同时在2024 年度业绩预告中披露,对煤焦油加氢产线等资产组计提减值准备,可以看出消费税的增加是造成煤焦油加氢产线等资产组盈利水平下降的直接原因。
通过查询公开信息,这一现象并非个案,而是行业在政策变化压力下的普遍挑战。
聚石化学(688669)在2024年度业绩快报公告中披露,因财政部、税务总局《关于部分成品油消费税政策执行口径的公告》(财政部税务总局公告2023年第11号)规定,对烷基化油(异辛烷)按照汽油征收消费税,全年税务成本加重;岳阳兴长(000819)在2024年年度报告中披露,对烷基化油(工业异辛烷)按照汽油征收消费税后,工业异辛烷市场进入重构期,产能产量包括价格情况同比均发生较大变化;博汇股份(300839)在2024年三季度报告中披露,公司税金及附加前三季度同比增加1,569.03%,由2,324万元增加至38,791万元,主要系本报告期申报的消费税及附加税费所致。
二、企业内因:短期阵痛与长期蓄力的平衡
1、利润下滑的主要原因为短期影响
清新环境2024年年度报告显示,公司2024年营业收入为87.16亿元,与2023年86.14亿元基本持平,毛利率16.83%较2023年度17.78%小幅下降。税金及附加由0.93亿元增加至2.59亿元,净增加1.66亿元,信用减值损失及资产减值损失合计由2.65亿元增加至4.36亿元,净增加1.71亿元。从公开信息可以看出,公司2024年利润下滑的主要原因为应收账款账龄变化导致信用损失准备增加,以及赤峰博元科技资产组计提减值准备增加等暂时性因素,预计相关影响后续可逐渐消除。
2、运营资产的价值沉淀
尽管归母净利润短期承压,清新环境在环保运营领域的积累不可忽视:大气治理板块运营脱硫、脱硝等特许经营项目18个、总装机容量达15220MW,连续多年均居于行业前列;水务板块覆盖川、云、贵等地,供排水规模位居行业前列,运营项目达40余个,年处理水能力约14.69亿吨;节能板块EMC项目共22个,覆盖玻璃、水泥、焦化等行业,年发电量近7亿度。经公开信息查询,2022-2024年,清新环境运营类业务占收入比重分别为50.73%、44.26%、41.75%,保持稳定,运营资产为公司提供了稳定的利润与现金流,成为穿越周期的“压舱石”。
3、现金流大幅提升抗风险能力强
2022-2024年,清新环境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10.54亿元、8.77亿元、14.92亿元,保持持续稳定的经营性现金正流入,2024年更是大幅增长70.11%,创出阶段性新高,体现了公司较强的抗风险能力。根据已披露年报数据统计,2022-2023申万环保行业上市公司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平均值分别为3.06亿元、3.26亿元。
清新环境年报中显示,通过引入优质金融机构、置换高息贷款和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等多种方式压降财务成本,近三年公司综合融资成本累计下降1.5%,为降本增效发挥重要作用。同时从公开信息可获知,2025年度,清新环境成功续评“AA+”主体信用评级,20亿元中期票据获准注册,体现了外部机构对公司战略布局、经营质量及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充分肯定,进一步夯实后续经营发展过程中的造血能力。
4、战略调整期的主动选择
面对行业变局,清新环境一方面收缩业务布局、聚焦主责主业、加速回收现金,另一方面紧跟时代步伐,探索AI应用。通过主动选择,积极进行战略调整。
根据清新环境近期披露的《关于全资子公司拟公开挂牌转让宣城市富旺金属材料有限公司57%股权的公告》显示,本次交易有利于公司进一步聚焦主责主业,优化资产结构。通过此类资产优化举措,可以看出清新环境正在强化其在工业烟气治理、市政环境服务等优势领域的市场地位,进一步聚焦环保技术创新和运营服务能力提升,符合其"专业化、精细化"的发展路径,也反映出环保行业专业化分工日益深化的发展趋势,头部企业正通过业务聚焦来提升核心竞争力。
同时,清新环境在2024年年报中提到,“公司全面启动AI技术的应用探索,以经济性为驱动,在烟气治理智能化、精准曝气、数智化加药等方面展开应用。在工业烟气治理方面,启动烟气治理系统智能化(SPC-3Di)升级应用,针对火电调峰的变负荷工况,以节能、降耗、提效为目标实现精准控制运行,成为智慧电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水处理方面,启动布局集群式污水处理厂智慧化运营,配套开展精确供气、数智化控药技术研发。在水环境方面,全面布局智慧流域管控系统、智慧公园管理系统,配套应用无人机、管网机器人等AI技术。”
三、未来展望:政策赋能与创新驱动的双重机遇
1、政策红利释放与行业现金流改善
随着国家化债政策的深入实施,地方政府财政压力有望得到结构性缓解,这将显著改善环保行业的应收账款周转状况,特别是以政府为主要客户的污水处理、垃圾焚烧等细分领域。在"双碳"战略持续深化的背景下,环保行业正迎来技术升级的关键窗口期,清新环境等具备技术储备的企业有望在烟气治理升级、工业废水零排放等高端领域获得先发优势。其创新的"水务+光伏"模式不仅契合能源转型需求,更通过"环保+新能源"的协同效应开辟了新的盈利增长点。政策红利与市场化机制的双轮驱动,将加速环保产业从传统工程服务向绿色技术解决方案提供商的转型升级,为行业带来更加可持续的发展前景。
2、技术创新的商业化突破
清新环境作为技术驱动型环保企业,凭借900余项专利(含超百项发明专利)构建了坚实的技术护城河,其创新的烟气提水技术不仅解决了缺水地区燃煤电站的环保痛点,更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随着"双碳"目标推进,清新环境若能加速将技术优势转化为市场订单,通过持续聚焦烟气治理、水处理等核心业务,配合智能化改造降低人工成本,叠加AI智能运维系统带来的运营效率提升,公司毛利率有望从当前低位实现反弹,未来发展潜力值得期待。
3、模式探索与社会责任并重
清新环境通过子公司国润水务创新打造的"水务+光伏"模式已取得实质性突破,首批13座水厂的光伏项目不仅实现电能自给自足,更通过余电上网创造了额外收益,这一绿色转型实践使传统水务设施升级为综合能源站。在践行"双碳"目标方面,公司不仅参与行业碳中和倡议,更通过环保公益行动强化品牌ESG价值,这种将经济效益与社会责任深度融合的发展模式,正成为其区别于同行的核心竞争力。随着主业的持续聚焦,公司未来有望在工业水处理、智慧环保等新兴领域实现突破,为业绩增长打开新空间。
结语:转型中的蜕变,静待黎明破晓
环保行业的2024年,是挑战与机遇并存的一年。清新环境的业绩变动,既是行业调整期的短期挑战,亦是企业主动转型的阶段性代价。从技术突破到模式创新,从运营积累到社会责任,公司已展现出“长期主义者”的底色。
正如公司在2024年碳中和大会上所呼吁的:“环保企业需以创新为矛,以责任为盾,在行业洗牌中重塑竞争力。”对于投资者而言,短期波动或许令人却步,但读懂行业逻辑与企业内核,方能捕捉未来的价值回归。清新环境能否在未来几年实现“亏损收窄—盈利修复—增长重启”的转身?答案或将藏在技术转化效率与政策落地节奏的交汇点中。
【责任编辑:王少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