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Bentley软件公司在新加坡公布了全球2023 年基础设施数字化光辉大奖赛(以下简称“光辉大奖赛”)获奖名单。来自51个国家和地区的235个组织提交了300多个参赛项目,12个独立评委会从36个决赛入围者中评选出了12个获奖者。
在这次大赛中,来自中国的企业表现不俗,7 个中国项目入围决赛,最终,沈阳铝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参建的中铝华润电解铝工程数字孪生应用项目、湖北省电力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参建的咸宁赤壁500 千伏变电站工程拿下大奖。此外,三峡集团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参建的库布其200 万千瓦光伏治沙项目(I 标段)、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参建的玉昆钢铁产能升级新建高炉项目获得光辉大奖赛创始人荣耀奖。
提高基础设施数字化水平
光辉大奖赛是一项全球性赛事,旨在表彰Bentley 软件用户在推进全球基础设施设计、施工和运营中作出的杰出贡献。赛事全面展示了数字化技术在全球基础设施项目设计、施工和运营方面的杰出成就和创新,囊括建筑、交通、水利、电力、工业等众多类别的基础设施项目。来自世界各国的数字化和工程领域专家组成独立评委会进行评选,代表了全球工程基础设施行业数字化设计的最高水平。
工程数据是基础设施智能化的基础,数字孪生则是基础设施智能化的构成要素。Bentley首席执行官Greg Bentley在10 月12 日举办的纵览基础设施大会上引用用户案例,阐述了基础设施组织如何运用基础设施智能化策略,克服工程资源功能缺口的难题。当被问及量化数字化进步节省的工程时间的成果时,他表示,基础设施数字化光辉大奖赛决赛入围项目显示,Bentley软件使项目的平均节省时间达18%。
Bentley首席技术官Julien Moutte举例说明了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基础设施工程中的应用,他表示:“我们相信,通过改进工程师的工作,生成式人工智能不仅将为他们提供支持,还将发挥助手作用,支持做出更好的决策,减少重复性任务,提高设计质量。此外,生成式人工智能还有助于弥补工程资源功能缺口——在赋能现有工程师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创造更有意义的工作体验,吸引未来的工程师加入其中,共同推进基础设施建设。”
“经过分析,全球范围内,基础设施行业是排放碳量最大的行业,所以Bentley需要支持更好的设计、更好的建造、更好的运营。”该公司首席运营官Nicholas Cumins表示,“更好就意味着减排,通过数字化技术快速实现基础设施数字化,通过数据之间的联系能够分析出每一个环节的碳排放量和碳足迹情况,借助基础设施智能化,能够帮助我们分析并优化碳排放足迹。”
建设省时省力
节能降碳数字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基础设施建设效率。获奖的咸宁赤壁500 千伏变电站工程在设计时应用Bentley3D/4D建模和数字孪生模型,进行项目设计,项目减少占地面积0.97 公顷,节约成本284 万元,避免了50多次返工,工期缩短了30天。
由此可见,数字化技术不仅让基础设施建设更省时省力,还为其提供了节能降碳的力量。以入围项目临沂270 万吨优特钢钢铁基地为例,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在新建的智能钢铁厂中运用关键数字化技术,实现了节能减排,全流程数字孪生平台节省了35天设计时间和20%的碳排放量。中冶京诚工程数字化中心主任张鹤表示:“在建设临沂钢铁项目时,我们的目标是在‘双碳’目标背景下,要求钢铁工业实现清洁生产。我们利用数字技术促进项目实现超低排放,从炼铁到炼钢,整个工艺生产过程将剩余煤气和分散煤气集中起来进行发电。一方面减少排放;另一方面可以把煤气再利用,为企业降本增效。”据悉,仅通过富余煤气发电,该项目就每年可减少21万吨碳排放。
沈阳铝镁在中铝华润电解铝工程数字孪生应用项目中,承担并迅速完成了该项目的数字化建模、数字化交付工作。谈到冶金行业数字化的经验,沈阳铝镁数字工程中心项目总监刘方波强调了数据库的重要性,他表示:“Bentley软件的特点是基于数据库来建模型,所以我们在数据库上做了大量工作,建立起了行业数据库并编制了数字化模型,其自带编码的属性避免了人工复查。这是一种优势,我称之为数字化基因。”
谈到电力和能源行业的数字化进程,三峡上海院副总工程师兼智慧工程研究院总工程师梁晖认为,经过多年发展,数字化应用在电力行业乃至能源行业已经非常普遍,特别是水电行业打造了数字化应用的高点。他同时希望,Bentley能够在技术上持续创新,助力实现“双碳”目标。“我们希望借助统一的平台和系统性的解决方案,打通各行业的数据库,加速数字化和智能化。”梁晖说。
【责任编辑:慕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