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机器狗“入职”,改变了什么?
来源:中国环境APP 2025年04月15日 11:08 作者:李夏菁
2025-04-15 11:08 来源:中国环境APP 作者:李夏菁

深夜,云南的一处建筑工地里,一只搭载噪声传感器的仿生四足机器狗(以下简称机器狗),正进行执法取证,作为云南省生态环境厅生态环境执法局新引入的“智能员工”,执法机器狗的运用,无疑让执法工作如虎添翼。

深夜,云南的一处建筑工地里,一只搭载噪声传感器的仿生四足机器狗(以下简称机器狗),正进行执法取证。作为云南省生态环境厅生态环境执法局新引入的“智能员工”,执法机器狗的运用,无疑让执法工作如虎添翼。

97f6515895677c1cdd0fa83f76f357a6_640_wx_fmt=gif&from=appmsg&tp=webp&wxfrom=5&wx_lazy=1&wx_co=1.gif

而在千里之外的陕西,陕西省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站站长郭辉正带领团队研究机器狗的最新应用场景,推动技术创新和无人化应急应用。当更多种类的机器狗被训练运用在日常工作中时,经验正被转化为算法,影响着生态环保工作的过程与效率。机器狗的使用者们或许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成为一场生态环境治理数智化转型的主角。不禁要问,机器狗“入职”到底改变了什么?

加强机器狗研发:国家战略的科技应答

“深化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应用,构建美丽中国数字化治理体系,建设绿色智慧的数字生态文明。”2024年1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发布,对健全美丽中国建设保障体系提出了明确要求。其中,“加强科技支撑”“加快数字赋能”等表述跃然纸上。

构建美丽中国数字化治理体系,是时代所趋,也是解决现实痛点的需要。

生态环境部等16部门在今年2月印发的《关于加强生态环境领域科技创新 推动美丽中国建设的实施意见》,进一步细化了路径:“到2035年,生态环境领域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大幅提升,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全面增强。”在此框架下,机器狗正从实验室走向环保工作一线,成为破解治理难题的“数智化”科技密钥。

机器狗的研发绝非简单的技术堆砌,而是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自主创新。以陕西省的辐射应急巡测仿生机器狗为例,郭辉表示:“需要在不断训练和实战模拟中,培养机器狗自主决策和学习的能力。”这意味着,面对复杂的辐射事故场景或者突发情况时,机器狗需要通过自我学习机制,优化自身的行为模式和算法,提高对不同类型辐射事故的应对能力和处置效率。比如,机器狗在多次参与辐射事故处置后,能够更快地识别出潜在的危险区域和辐射源特征,更准确地预测辐射扩散趋势等。

3a162618857e92fedcfe7f136967666a_640_wx_fmt=gif&from=appmsg&tp=webp&wxfrom=5&wx_lazy=1&wx_co=1.gif

生态环保一线工作者和其科研支撑团队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优化方案、再运用于实践——机器狗的自主研发通过一次次的试错与迭代,在高温、高湿等极端环境下的适应性测试中逐步突破瓶颈。这种从实验室到实战场景的反复锤炼,不仅让机器狗具备了识别微小污染源的“嗅觉”,更赋予它甄别监测问题点位的“触觉”,每一次跌倒后的自我校准,都为生态守护注入了更坚韧的科技力量。

“人机协同”模式:生态环境治理数智化转型

这是一只集地形征服者、芯片极客、数据“闪电侠”于一身的机器狗。只见它正沿着45度陡峭坡道下行,将前视摄像头锁定水面后,俯身将采样头缓缓放入水中,进行采样。“能跑山、会监测、秒出数据!”在浙江省杭州生态环境监测中心,水质监测机器狗首次开工,便赢得工作人员的连连夸赞。

39fa7a7c7334ccd31bb71f72a7c4dde5_640_wx_fmt=gif&from=appmsg&tp=webp&wxfrom=5&wx_lazy=1&wx_co=1.gif

“生态环境监测,场景多样而复杂。”浙江省杭州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博士杨倩介绍,在日常监测中,在面对地形严峻的采样点时,需至少两名监测人员,携带各类采样及现场监测设备艰难抵达,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同时,采样后的样品需送回实验室分析,若路途较远,来回车程需一天时间,至少隔天才能出数据。如今,机器狗可实现5分钟内完成pH值、COD、硝酸盐、氨氮、总氮等5项监测指标的采样、分析及数据传输,手机端即可查看。

机器狗的运用,大为提升了工作效率。“与传统分析技术相比,微流控芯片水质分析技术在测定氨氮、总氮等项目时,试剂消耗量减少80%,设备体积减小80%,分析效率提高50%。”杨倩表示。

而今,智能机器狗正不断延伸人类的感知与行动边界,更以“人机”协同作战方式,针对性地解决生态环保人在工作中面临的实际问题。

“执法机器狗能轻松跨越沟壑、陡坡等复杂地形,迅速抵达指定地点,全天候执行多点巡查任务,并通过内置的AI大脑‘即时研判’。”云南省生态环境厅生态环境执法局的王小飞说,“这为我们破解‘隐蔽性大、技术性强、工作量多’的生态环境执法工作难题提供了解决方案。”

执法机器狗能借助AI大脑,即时处理图像、声音等多维度信息,快速识别环境违法行为,并在几分钟内完成初步判断,实时上传至云端,执法人员手机即可接收警报与证据资料。

王小飞告诉记者,目前云南省已参与“四足机器人+AI大脑”执法模式10余起,生态环境执法效能得到进一步提升。“以往,现场数据需带回办公室分析,过程繁琐且耗时。”他介绍,“相比传统方法,机器狗AI大脑的应用,使执法反应速度提高了数倍,证据收集更加全面准确。”

机器狗多场景应用:科技赋能的思考

能克服地形阻碍、实时监测环境、即时传输数据……如何在工作中更好地发挥机器狗的作用?各地已开始进行规划。

在拓展应用范围上,杭州市生态环境局未来将把“四足机器人+微流控”水质监测模式应用于河道巡查、饮用水源地监测以及重大活动保障等场景,为服务生态环境管理工作提供新路径。

在多场景处置上,陕西省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站计划针对不同行业和场景的辐射事故特点,开发出定制化的仿生四足机器狗解决方案。例如,在核事故中,仿生四足机器狗可根据核电站的特殊布局和设备类型,进行专门的程序设计和功能配置;在医疗、工业放射性事故中,可侧重于对小型放射源的精准定位和安全转移等。

在提高实战能力上,云南省生态环境执法部门将从技术研发、场景适配、系统协同等维度切入,促进科技与执法的深度融合。

技术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新的挑战。机器狗的广泛应用同样也伴随新的探讨。记者在采访中,也听到了一些环保人针对机器狗续航能力不足、遥控操作失灵等问题反馈,“这些实践中的反思提示我们,在人与智能技术互联协作的同时,‘数智化’转型的下一步是保持实践、探索与突破,驱动生态环境治理向精准化、智能化持续迈进”。

【责任编辑:刘澄谚 】

投稿与新闻线索: 微信/手机: 15910626987 邮箱: 95866527@qq.com
投稿与新闻线索: 微信/手机: 15910626987邮箱: 95866527@qq.com
欢迎关注中国能源官方网站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中国能源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即时新闻
加载更多新闻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环保机器狗“入职”,改变了什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