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6日,国内绿电交易领域首部综合性研究报告《我国绿电交易现状及重点问题研究》(下称“《报告》”)在京发布。该报告由中国能源研究会双碳产业合作分会、阳光时代律师事务所联合编写完成,提出了多项破解制约绿电交易发展相关重点问题的思路及措施建议,对促进我国绿电交易和清洁能源高质量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据阳光时代律师事务所创始人、主任陈臻介绍,该报告首先从绿电项目开发、绿电消费、绿电交易、绿证等方面梳理总结了与绿电交易紧密相关的主要政策及要点;其次梳理汇总了绿电交易在全国、区域和典型省份开展的情况以及全国绿证核发和交易情况。同时,报告重点分析了绿电、绿证和碳市场之间的关系问题,分析了绿电消费、绿证国际化、绿电交易合规性、绿电长期购电协议等问题,并探索性地首次提出将核电纳入绿电交易的问题,最后针对推进我国绿电交易提出了多项建议。
近年来,随着电力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绿电交易应运而生,实现平稳起步,为有消费绿色清洁电能诉求的用户提供了一条市场化途径。在同期召开的专家研讨会上,中国能源研究会理事长、国家能源局原副局长史玉波指出,绿电交易作为绿色电力市场的核心机制之一,通过市场化交易手段,将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直接与需求侧用户连接起来,有效推动了可再生能源利用的规模扩大和绿色发展。但是我国绿电交易仍然面临一些重点问题和挑战,需要相关政府部门、市场组织机构、市场交易主体等各个方面,凝聚合力、共同探索解决方案。
在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电建集团原副总经理姚强看来,自2021年绿电交易正式启动以来,相关规则逐步完善,我国绿电交易规模持续扩大,绿电绿证市场机制不断完善。绿电交易市场的建立不仅可以实现“证电合一”,弥补绿证交易认可度低的问题,而且可以为新能源发电企业和终端用户直接交易搭建桥梁,拓宽交易渠道,推动新型电力市场的发展。
与会期间,北京电力交易中心副总经理庞博,广州电力交易中心党委委员、总会计师王鑫根,世界资源研究所中国气候与能源部能源转型项目总监袁敏作主旨演讲。博众智合能源转型论坛中国电力项目主任尹明、中广核集团战略规划部政研处研究员尹向勇、博枫新能源大中华区总法律顾问苏泳云、阳光时代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董储幸、绿电交易业内专家吕歆、先正达集团中国总法律顾问曹海洋等6位专家进行了圆桌讨论。
文 | 中国能源报记者 李丽旻
【责任编辑:刘澄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