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2025年第一期能源转换与经济专题论坛以“智慧配电网与综合能源转型”为主题在广州举办。本次论坛由国网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英大传媒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主办,国网经研院《电力建设》杂志社、约翰威立国际出版集团( Wiley)承办。为增进该领域的研究和讨论,共享学术和技术成果,推进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论坛邀请领域内专家学者就现代智慧配电网和综合能源系统转型发展中面临的机遇挑战、痛点难点和行业趋势作主旨演讲,并进行圆桌讨论。
中国电力建设企业协会常务副会长王军在致辞中表示,本次论坛是一次在能源、电力、经济领域碰撞思想火花的宝贵契机,在学科交叉融合的大背景下,搭建跨学科交流与协同创新平台,有利于凝聚政、企、产、学、研、用各方智慧,更好地开展新型配电网和综合能源建设。
国网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三级顾问、国网首席专家文卫兵在致辞中表示,构建现代智慧配电网和实现综合能源转型过程中,需要面对能源转型和电力保供双重挑战。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要要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主旨报告环节,欧洲科学与艺术院院士、意大利博洛尼亚科学院外籍院士、华南理工大学教授、综合智慧能源系统优化运行与控制研究中心主任朱继忠分享了题为《“双碳”目标下综合能源系统需求侧能效管理》的报告。报告提出,构建高效的综合智慧能源系统可以实现多能协同供应和能源梯级利用,将极大提高能源系统的综合利用效率,对于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都有重要意义。风光储优化配置和综合智慧能源系统需求侧多能互补优化技术是推动多元化能源生产与消费、开展综合能源服务的重要支撑;随着新型电力系统到综合智慧能源系统的不断发展,将会有更多的新思路、新技术应用到新型电力系统,提高综合智慧能源系统运行的安全性与经济性。
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海南研究院教授文福拴分享了《“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的核心特征与发展现状》的报告,指出“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是能源主管部门为推动间歇性新能源发电本地消纳所采用的重要措施。他在报告中强调了“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的核心特征(即项目整体被认定为单一市场主体)、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包括多个省区政府制定的“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认定标准、差异及其原因;阐明了“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 与“微电网”和“虚拟电厂”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展望了“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的政策、技术、经济等方面的发展趋势。
华南理工大学电力学院副院长荆朝霞分享了《支持高比例新能源参与的电力市场机制和支持政策》报告。荆朝霞指出,2025年2月9日发布的发改价格〔2025〕136号进一步明确了新能源项目进入电力市场的相关要求,要推动新能源上网电价全面由市场形成,建立健全支持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制度机制。她结合136号文关于新能源全面进入电力市场的相关规定、国际经验及混合电力市场理论,对支持高比例新能源参与的市场机制和支持政策进行介绍和讨论;解读了136号文的相关规定,对其发布的背景、意义、主要内容、亮点、未来发展方向进行讨论;并结合英国新能源的差价合约机制等国际经验,对我国新能源参与市场面临的挑战提出建议。
国网经济技术研究院配网规划中心副主任宋毅分享了《“十五五”配电网发展形势及思考》的报告。宋毅从配电网供需形势研判、配电网发展模式面临的历史性“三大挑战”、配电网规划要重点解决的“三大问题”等3个方面介绍了“十五五”配电网规划面临的形势与挑战;从源网荷储协同、主配微协同、一二次协同3个方面介绍了“十五五”配电网规划思路与原则;并从修订思路、主要内容等方面介绍了新版《配电网规划设计技术导则》修订工作。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杭州市临平区供电公司副总经理姜建分享了《杭州供电公司供电可靠性管理与提升》的主旨报告,提出供电可靠性是电力营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一个供电企业综合管理水平的典型指标,在保障经济运行、维护居民生活品质、确保公共安全、推动城市发展,以及支持绿色能源转型等方面都扮演着重要角色。报告从电网建设、运维管理、保护与自动化、抢修组织、不停电作业等方面详细介绍了杭州公司近年来采取的具体措施,并梳理了相关的典型案例,以期为各大供电公司的供电可靠性管理与提升提供借鉴与参照。
南方电网电力调度控制中心主管、技术专家吴问足分享了题为《南方区域新兴主体参与市场探索与实践》的主旨报告,介绍了南方电网公司在南方区域市场化改革方面的成效。目前,南方区域已初步建成多层次、多品种耦合的“区域+省”电力现货及辅助服务市场,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出清、调度、结算解决方案,从而在更大空间内优化配置调节资源,带动新兴业态发展,并激励更多、更优质的灵活资源提供调节服务。他重点介绍了南方区域内新兴主体(如储能和虚拟电厂)参与电力市场的相关情况,包括储能及虚拟电厂参与电力现货市场,以及调频、调峰、备用辅助服务市场的交易规则、关键机制和近年来运行成效。
科大智能电气技术有限公司研发中心陈雷刚分享了《新型一二次融合配电开关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的主旨报告。陈雷刚指出,随着高比例新能源发电和高比例电力电子设备的广泛接入,配电网结构日益复杂化,电网运行风险的不确定性日益凸显。为实现一二次配电开关设备的深度融合,小型化,低能耗以及高可靠性,聚焦于高压电容取电技术、低功耗设计、模块化集成以及智能自检技术的开发,必须全面提升配电开关设备的智能化水平和运维管理的精细化,并提升行波测距技术在配电网中的应用水平,以实现配电线路故障的精确定位,进而提高运维效率和供电的可靠性。
南京大全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盛德刚分享了《新型电力系统中分布式新能源“四可”接入方案及应用》的主旨报告。盛德刚指出,随着新政的发布,分布式光伏开始参与现货市场交易,推动分布式光伏快速向“四可”管理模式转变,积极支撑配电网建设,提升分布式光伏运行效率和可靠性,实现分布式光伏有序接入、高效利用,使其成为配电网的不可或缺的电源点。报告主要探讨了在分布式新能源“四可”接入方案中涉及的关键设备、通讯模式、安全可控等因素,以微电网为承载模式,通过就地控制策略及远方调度相结合,提升分布式光伏发电接入电网承载力和调控能力,促进分布式新能源存量和增量项目快速接入大电网。
在圆桌讨论环节,与会嘉宾围绕“配电网与综合能源转型:理论、实践与愿景”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朱继忠认为,主网为调度枢纽、配网为协同桥梁,微网为多元自治,主、配、微须协同运行。湖北经研院规划评审中心主任工程师杨洁认为,配电网以后会往主配微协同、一二次协同以及源网荷储全要素协同发展,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这些协同的价值在新型配电系统建设中需要重点考虑。云南电网基建部副总经理杨永昆认为,智慧配电网不仅仅是一个技术的进步,更是文明形态的变革,必须秉承“向问题亮剑、用数据说话、用实效做答”的理念来完善和建设。姜建强调,未来配电网将具备安全、可靠、经济、高效、智能、互动6大特征。
本次专题论坛以分论坛的形式依托2025第四届电力建设数智化大会暨第四届电力建设数智化技术装备展举办。来自高等院校、电网公司、制造企业等多家单位的高水平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齐聚一堂,与线上的数万名观众一道深入交流探讨,共商共话配电网现代化转型发展良策,促进了学术思想的碰撞,也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新思路。
【责任编辑:李扬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