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画卷总在砥砺前行中铺展,精彩的华章总在接续奋斗里书写。牛年伊始,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在祖国的西部边陲——新疆国家级库车经济技术开发区内,中国石化在西北地区唯一的炼化企业中国石化塔河炼化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塔河炼化公司)早已带领全体干部职工,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昂扬的斗志,开始了新一年的拼搏。他们继续保持着不畏艰难、锐意进取的奋斗韧劲,慎终如始,脚踏实地,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努力在打造中国石化西部炼化企业桥头堡的征程上再谱新篇。
跑起来,跑出了炼化加速度
跑起来,就有速度。
塔河炼化公司是一个拥有炼油生产装置18套,原油加工能力500万吨/年,焦化处理能力340万吨/年,汽柴油混合加氢精制能力270万吨/年,连续重整能力60万吨/年,二甲苯生产能力52万吨/年,A级沥青生产能力40万吨/年,航煤生产能力30万吨/年,汽油异构化能力30万吨/年,硫磺生产能力8万吨/年的企业。
一直以来,塔河炼化公司始终把优化生产运行、挖潜增效攻坚、生产管理提升放在首位,2020年,塔河炼化公司累计加工原料油430.64万吨,实现营业收入133.16亿元、利润11.12亿元,应缴税费56.13亿元。利润总额在中国石化炼油板块排名第二,实现了连续三年正增长,是炼油板块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企业。自2004年正式划转中国石化至2020年9月,塔河炼化公司累计加工原料油5530.99万吨,生产产品5272.99万吨,实现营业收入2033.55亿元,上缴税费495.38亿元。炼油板块累计吨油利润排名由16名上升至第4名。综合能耗也在2019年达到历史最优水平。
这份成绩单的背后,展现了该公司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内练筋骨、外树形象的奋进形象。在集团公司的号召下,塔河炼化公司正向“建设千万吨炼油+化工一体化项目、打造中国石化西部炼化企业桥头堡”的目标迈进。
干起来,干出了炼化新高度
干起来,就有进度。
抢抓机遇,转型升级,脚踏实地,砥砺前行,是塔河炼化公司炼化人的干事创业动力。
公司办公楼、车间里、厂区内……所到之处,目之所及,看到的是不同工作岗位上的人在自己的岗位上忙碌着,他们各司其职,相互配合,上下协同,有条不紊,都在为着同一个目标而努力!
自2018年起,公司陆续开展“奋战200天”、“稳指标、挖潜力、争一流”、百日攻坚创效和持续攻坚等劳动竞赛,截止目前为止,公司炼油专业竞赛在中石化所有炼油企业中排名第7名,较2018年进步7名,在中型炼油企业中排名第1名,较2018年前进4名。2020年在总部“比学赶帮超”排名中累计获得红旗69面。炼油专业竞赛排名、炼油综合能耗等指标创历史最好成绩。
所有的数字背后都是付出。按照公司提出的“两个三年、两个十年”中长期发展规划, 所有干部职工头脑中就一个字“干”。公司上下立足加工消纳西北油田所产油气资源,推进千万吨级炼化一体化企业建设,由纯燃料型向炼化一体化、以化工为主的企业转型,补齐中国石化在疆化工业务短板。通过利用国外油气资源,建设成两千万吨级、甚至更大规模的炼化一体化企业。使得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更加科学高效,企业保持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实现从炼油到炼化一体化的跨越式发展,跻身世界一流能源化工企业行列的目标。
改起来,改出了企业发展新活力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
自然环境恶劣、社会环境复杂,骨干流失严重、劳动用工不足,装置结构单一、抗风险能力弱,员工结构年轻、技术力量薄弱……面对诸多现实困难,2018年以来,塔河炼化公司坚持制度先行,强化顶层设计,围绕“大部制、大监督、大岗位、大工种”靶向施策、精准管控,按照“整体设计、协同推进、积极稳妥、动态优化”的原则,出台《塔河炼化公司三项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大刀阔斧启动三项制度改革,实现企业量效、员工收入、队伍活力同步增长。
改革创新凝聚内生发展动力,塔河炼化公司率先进行“大部制”改革,重组优化实现机构精简机关精干,推动形成“横向职责清晰、纵向分工明确”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通过近两年的时间,公司中层组织机构从21个精简至12个,按照专业化整合、扁平化管理的原则将机关职能处室整合为5个部门,减少管理层级,缩短管理链条,提升组织效能。将上下游装置整合成立炼油作业部,并提升炼油两个作业部为正处级单位,坚持干部从一线选拔、待遇向一线倾斜,基层员工积极性得到有效调动。
近几年来,塔河炼化公司优化人力资源,用工总量不增反降,人均劳效大幅提升。以开展“三定”工作为抓手,加强员工岗位管理,按照“一岗多责、一人多能”的原则,建立动态化定员调整机制,着力提高定员水平、精干在岗用工,将机关定员由156人精简至110人,基本满足业务运转需求,强化职责梳理和流程再造,推行一岗多责、大岗位设置、弹性岗位设置,为提高人岗匹配效能和用工水平奠定基础。
不仅如此,该公司继续建立可持续优化的、合理差异化的薪酬分配体系,“薪酬凭贡献”的观念深入人心。坚持薪酬和岗位价值、能力水平、业绩贡献挂钩,基本薪酬分配采用“动态调整+易岗易薪”形式,向倒班班长、技师及以上、倒班调度等重点骨干岗位倾斜调整,建立重点倒班骨干岗位和高学历员工倒班津贴制度,鼓励骨干员工和高学历员工在技能操作岗位上成才,扎根基层、立岗建功。
【责任编辑:刘澄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