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苇电,它让我进步成长,每当我走在苇电的厂区里,看着冉冉升起的太阳倍感亲切,回往过去,5000千瓦机组、125兆瓦机组的模样时常出现在眼前......如今,时常抬头仰望蔚蓝的天空,不由自主吸吮清新的空气,有着不一样的感慨。”86岁高龄邓林璋深情表达与苇电的情感。
走进邓林璋家中,一幕幕感人事迹和干事创业的故事重新生动展现在眼前。
屯垦戍边扎根边疆
1950年,年仅15岁的邓林璋,光荣参加人民解放军。1952年随军来到新疆,这一来便是70余载。在这里,她和战友们一起筹建了新疆第一座火力发电厂----苇湖梁电厂(原迪化电厂)。
“苇湖梁电厂是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重点工程,也是156个苏联援华项目之一。建设过程中,条件艰苦,物资及其匮乏,没有先进的安装设备,我们凭着军人的坚强毅力和顽强作风、节衣缩食、人拉肩扛。”邓林璋讲述到那段刻骨铭心的经历。
芦苇滩盐碱严重,土质坚硬,十字镐凿下去只能凿出一个白点,开挖基础的艰辛可想而知。除此之外,还要捡运卵石、将卵石干铺到基础里,沉重的石头将年轻人的肩背勒得满是血痕。
“坚持,就是我们口号。”邓林璋说,那时候天不亮就起床上工,干到满天星星才收工休息,每天10多个小时的劳动,但谁也没喊累。
只要心中有信念,就没有干不成的事情。1953年春天,在专家指导下,电厂全体干部员工仅用了八个月时间,完成了两机三炉的安装任务,装机容量为5000千瓦。苇湖梁电厂领导及职工代表约600余人在天山大厦隆重举行发电典礼。
缘分 让我们分离又相聚
“1954年至1975年,我调离了苇湖梁电厂,当我再度重返时,苇湖梁电厂形成了装机容量为5.9万千瓦的8机9炉的生产规模,作为乌鲁木齐主电网唯一的孤立电厂,担负着安全生产任务,为确保当时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稳定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邓林璋介绍。
当时的苇湖梁电厂已经在新疆区域有不可替代的影响力。“新疆的电都姓苇。”这句佳话至今流传。
1958年、1975年建设的哈密电厂、丰收电厂全套人马,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建设的红雁池电厂、玛纳斯电厂到二十一世纪初期的吐鲁番电厂、昌吉电厂、乌鲁木齐热电厂以及全疆的电厂初建都能见到苇湖梁人的身影。
1966年10月,苇湖梁电厂8机9炉场景照改革的号角在80年代吹响,新疆电力供不应求的矛盾日益凸显。8机9炉严重超期服役,苇湖梁的老机组不但没有了竞争优势,在环保方面也难以满足要求。
“上新机组,为蓝天工程做贡献。”1993年,国务院批准《苇湖梁电厂“以大代小”技术改造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送来了春天的希冀和生机。
1994年6月20日,苇湖梁电厂技改工程1号机组主厂房正式破土动工。1998年7月,装机容量为12.5万千瓦的热电联产工程1号机组投产,2000年5月再次迎来2号机组投产,苇湖梁电厂成为了新疆第一家热电联产电厂。
数十年间,我也在苇电这个大家庭的关爱下也不断成长、成熟。1981年荣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三八红旗手”称号。
他 是我们苇电人的榜样
有些记忆,无论尘封多久,都铭记在心。回望苇电的征程,不同时代的优秀人物代表,成为苇电人的骄傲,也成为苇电人永久的记忆。
提起印象中最深刻的人,邓林璋滔滔不绝,回忆起那段峥嵘岁月…
杜银娃,他作为华电集团公司系统内唯一一位六次获得过全国先进生产者的普通劳动者,是一位“国宝级”劳动模范,也是我们苇电人的榜样。
当年,他是随同王震将军进疆,我们一起见证了苇电的成长。电厂投产后,他是锅炉车间运行工人,锅炉运行工作是火电厂劳动强度大、环境温度高、工作条件最辛苦的岗位,上煤、除渣、打焦的工作都是强体力劳动,可他却非常热爱自己的工作,热爱大家亲手建起来的的电厂,并全身心地投入到生产之中,为的就是能够将电能安全、稳定地输送到千家万户。
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他作为班长注重感情投入,特别是对同事的技术学习坚持言传身教,帮助同事钻研技术的本领。他常给大家说:干一行,要爱一行,要对工作有心,工作就能干好。在安全管理上,他从基础操作上入手,要求同事熟背运行规程,对不安全因素做到“发现要快、控制要稳、排查要早、解决要好”。
还记得,建党90周年之际,苇湖梁电厂特邀老党员参加主题活动,杜老虽然满头白发但却精神矍铄,他幸福地回忆着自己年轻时的风华年代:“苇湖梁电厂经历了8机9炉、‘以大代小’、环保技改等改造建设后,于2008年率先在全疆首家进行了烟气脱硫技改工程,可除去电厂烟气中90%的二氧化硫、50%的烟尘。脱硫项目的实施将改善城市大气环境、提高市民生活质量,为乌鲁木齐市的‘蓝天工程’建设以及节能减排发挥积极作用。那时的我们风华正茂、精力充沛、干劲十足,曾经先后创下15个安全生产无事故年、4个安全生产超千天、7个长周期安全生产记录。”谈起当年的成绩,他老人家还是那么自豪。
展望未来,美好愿景催人奋进。
邓林璋提到:“现在的苇电自2013年关停转型后已经拥有919兆瓦的风电、光伏项目。我们这一代人有个共同的愿景:希望苇电越来越好,向百年电企迈进!”
【责任编辑:刘澄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