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扎根生存于沙漠,尽显其傲人的气节。分布于甘肃河西走廊的±800千伏天中线、祁韶线和±1100千伏吉泉线三条能源输送“大动脉”的一座座特高压铁塔,振臂舒展,加载着新能源电能向东涌去,彰显出甘肃电力建造的智慧和神奇。
河西走廊长约1000公里,宽200公里以内不等,数万座铁塔高耸入云,扎根地下数十米,形成了我国新能源输送大通道,承担着新时代国家西电东送的重要使命。据统计,2021年,甘肃省新能源外送电量174.53亿千瓦时;祁韶特高压线路自投运以来,外送新能源达291.38亿千瓦时。可以形象地说,这条新能源输送大通道是祁连山脉的“金丝带”,更是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一把“金钥匙”。
特高压建设专业优势突显,破解线路运维难题
河西地区密集输电通道共有7个,其中汇集±800千伏天中线、祁韶线和±1100千伏吉泉线3条特高压线路的密集型输电通道1个,西起甘新交界的瓜州县,东至甘宁交界的靖远县,长度1134.81公里,担负着新能源电能“过境”和“源发”功能。因其地域狭长,塔基、线路间距跨度长,线路检修效率低,如何高效进行线路检修,确保高效线路安全高效的输送能力是“通道”亟待解决的难题。
甘肃送变电在甘肃电网建设和特高压建设领域上,被誉为“先锋”力量。该公司自上世纪50年代成立,在电网发展进程中,参与并见证了全国数百项重点工程的建设,足迹遍布全国各省市。期间,甘肃送变电公司不断赶超新技术、解锁建设新难题,成功实现了多个令世界瞩目的电网建设装备研发和工法创新的“首创”。
作为±800千伏天中线、祁韶线和±1100千伏吉泉线3条特高压线路的主要参建方,其技术优势和人才优势,为后期甘肃“能源密集大通道”运行维护奠定了基础,企业也因此转型升级成为集电网建设、线路运行维护和应急抢修的主要支撑力。2022年上半年,该公司发现3条直流并消除7件危急严重缺陷,扑灭二级以上山火18次,组织地质灾害、外破等专项排查22次;完成完成重要节假日、重大活动保电工作,高效完成±800千伏天中线、祁韶线、750千伏官东线等21条线路年度检修任务,累计消除缺陷4529条。
实施人才战略,走好能源战先手棋
人才战略是实施能源战略重要前提。随着“双碳”目标落地,送变电施工领域将迎来新能源建设的建设高峰期。主动适应新发展和新需求,争取新的任务,取得专业地位,做好充足的人力资源保障,企业才能具有新的竞争力。
甘肃送变电充分发挥平台优势,依托“党员、劳模创新工作室”和“青年创客营”的带动作用,注重人才引领,产生示范全员的效应;以周培周考、员工夜校等方式,全面促进专业化人才培育和专业化自有队伍素质养成。
“为想成才的员工搭建平台,为能成才员工创造条件,打通‘管理型’‘专业型’员工晋升通道双路径。要建设一批政治坚定、素质优良、理论扎实、技艺精湛的专家人才队伍,是提升企业施工、运维承载力和适应发展能力的重要基础。要学习沙漠中屹立不倒的胡杨精神,磨练顽强坚韧的品格,扎根电网事业。”甘肃送变电公司主要负责同志在该公司周培周考讲堂上授课时讲到,企业要做到可持续性发展,就要前置做好人才培养和储备工作。
今年以来,甘肃送变电公司党委落实国家电网公司专家人才工程、职员职级管理等多项政策,拓宽了员工晋升多路径发展通道,修订薪酬激励等6项管理办法,打造更加符合企业实际情况且能够深入激发活力的激励机制。加大了人才赓续和人才储备力度,加快企业向数字化、机械化、智能化转型发展进程,极大调动了员工的能动性,形成良好的“我想、我能、我行”的工作氛围。
长效培育专家人才,服务新能源健康发展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甘肃送变电公司长期注重科技研发工作,更加注重专家队伍建立和养成。推出项目经理和项目总工队伍胜任力评级,通过多角度、多业务能力评价测试,选出一、二、三级项目经理90人、一、二级项目总工43人。2022年8月,送变电公司在年中工作会议上,启动实施了高端人才引领工程,共计15名三、四、五级专家人才受聘。
“这次评选聘任让我们增添了自豪感和荣誉感,我们在送变电专业施工领域不仅掌握了专业技术、专业技能,还使个人价值得到充分体现。”被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评选聘任为科技研发类三级专家的同志颇为激动地说。
群策群力、整体提升,让科技人才成为破解行业难题的攻坚力量。2022年上半年,甘肃送变电公司成功揭榜挂帅,承担了省公司2022年科技创新重大项目《基于祁连山生态敏感区特高压直流工程生态保护及腐蚀防控关键技术研究》的研发任务。承担了国家电网公司深基坑作业智能机和GIS安装防尘室通用技术条件2项技术标准的研究任务,并完成变压器无线滤油监控装置、小飞人自动升降装置等10余项成果验收,其中集控可视化牵张放线成套设备通用技术条件申报成为国家电网公司2022年技术标准储备项目。通过不断以老带新式传承培养,甘肃送变电公司参与科技创新的人员占到青年总人数的80%以上。
甘肃送变电公司翟宗亮劳模创新工作室是国家电网公司首批命名的创新工法工作室,在构建坚强的甘肃以及华中特高压交直流工程建设和保障能源输送中彰显出傲人的业绩。该公司自主设计、研发的高速液压绞磨、标准化货运索道、轻型单摇臂(悬浮)落地抱杆等一批施工装备在国家电网公司750千伏灵州-青山线路工程中示范应用;研发的集控智能可视化牵张放线创新工法在国家电网公司系统推广使用;一体化深基坑作业智能机列入公司电网施工安全措施物资;参建的张掖750千伏变电站荣膺鲁班奖,拿下甘肃电网建设史首枚“小金人”;参建的750千伏青海郭隆-甘肃武胜第三回输变电工程(甘肃段)是国网甘肃电力首个实行全过程机械化施工的示范工程。
发展核心作业层自有队伍,打造企业转型发展竞争力
目前正值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全面开启时期,施工建设的新要求、新标准层出不穷,施工作业型蓝领人员的争夺局面在全国送变电行业内悄然呈现。对于电网支撑型企业,只重视管理层人才是远远不够的,一方面要牢牢掌握住技术和作业层面的核心队伍;另一方面要构建不同身份用工人员全业务、全方位综合管理体系,才能成为企业长青的支柱。
为此,甘肃送变电公司高标站位,立足自身发展定位,实施“党建+改革攻坚”,长线统筹,将培育作业层自有队伍培养等方略列入6项改革攻坚任务,同时完成960余名社会化用工的申报考核测评,实施了身份晋级与末位淘汰,为企业量身定制了可持续发展的自有人员和社会化核心用工队伍。
术业有专攻,这些自有人员“平战结合”、训练有素。他们负责培养学习高空作业及地面辅助作业的全项专业化技能,平时承担检修任务、参与电网建设,“战时”全力抢修,应急攻坚。截至目前,甘肃送变电公司已培育作业层自有人员167人,共计12个班。2022年5月,全国“‘应急使命·2022’高原高寒地区抗震救灾实战化演习”在甘肃张掖举行,在这支队伍运用娴熟的高空作业技能和无人机抛绳结合小飞人电动升降装置等作业法,向外界充分展示了国网忠诚担当、装备精良、迅捷高效的应急抢修实力。
在疆电外送、陇电外送的背景下,甘肃送变电公司把敢挑新能源建设大梁、敢为护航能源通道解忧作为赓续“团结协作、诚实守信、吃苦耐劳、开拓创新”四项优良传统的具体表现,立足施工、运维以及应急三大业务板块,彰显专家的引领示范和智库作用,为推动甘肃经济、助力新能源发展、助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不断蓄能,为建设培育应急抢修的核心队伍、综合检修专业队伍、基建施工的攻坚队伍发挥积极作用。
【责任编辑:慕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