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光储巨头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阳光电源”,300274.SZ)发布了2024年年报和2025年一季报,财报显示,2024年,公司营收778.57亿元,同比增长7.76%;归母净利润110.36亿元,同比增长16.92%。2025年一季度,公司营收190.36亿元,同比增长50.92%;归母净利润38.26亿元,同比增长82.52%。
由于存货和应收账款的大幅增加,阳光电源2024年底流动资产高达951.49亿元,占总资产的比例近83%。
知名财税审专家、资深注册会计师刘志耕告诉《华夏时报》记者:“流动资产中的存货和应收账款占比过高,会导致资产流动性依赖短期变现能力,若行业周期波动或融资环境收紧,可能引发流动性危机。同时,还可能迫使该公司依赖外部融资来维持运营,从而增加财务成本。”
针对财务相关问题,《华夏时报》记者发采访问题给阳光电源邮箱和相关人员,截至记者发稿前,未收到对方回复。
阳光新能源营收下滑
阳光电源成立于1997年,上市于2011年,公司主要产品有光伏逆变器、风电变流器、储能系统、新能源汽车驱动系统、充电设备、水面光伏系统、智慧能源运维服务等。
在公司众多业务板块中,2024年,公司光伏逆变器等电力电子转换设备贡献收入最高,达291.27亿元,储能系统实现收入249.59亿元,新能源投资开发收入为210.03亿元,光伏电站发电收入11.39亿元,收入占比相对较低。
分业务来看,公司逆变器、储能系统和光伏电站业务营收均实现了增长,不过,公司新能源投资开发这项业务收入却呈现下滑态势,2024年收入较2023年下降了15.08%。
据了解,阳光电源的控股子公司阳光新能源开发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阳光新能源”)是公司新能源投资开发业务实施主体。过去几年,阳光新能源是公司业绩重要的增长点,财报显示,2021年,该子公司营收107.23亿元,净利润5.5亿元,2022年,其营收增至128.77亿元,净利润6.4亿元,2023年,阳光新能源营收265.75亿元,净利润11.48亿元,成功翻倍。
到了2024年,子公司阳光新能源营收却出现了滑坡,其营业收入下滑30多亿元至233.18亿元,利润16.25亿元。
为何2024年营收下滑这么多?究竟是市场需求减少、项目推进受阻,还是受到行业政策调整、竞争加剧等因素影响?目前子公司业务发展面临哪些问题或瓶颈?
为进一步了解其子公司阳光新能源经营情况,《华夏时报》记者就相关问题发给公司邮箱和公司人员,截至记者发稿前,未收到对方回复。
应收账款高达276亿元
年报中,公司一些重要的财务指标不容忽视。截至2024年末,阳光电源的资产负债率高达65.07%,存货和应收账款金额分别为290.28亿元和276.4亿元。据测算,这两项金额占公司总资产比例接近50%。
刘志耕告诉《华夏时报》记者,存货积压高且周转率下降,尤其是在国际贸易摩擦加剧并持续的情况下,可能会导致存货贬值风险加大。应收账款高达276.4亿元,较期初猛增31%,同样在国际贸易摩擦加剧并持续的情况下,可能会加剧坏账风险。流动资产中的存货和应收账款占比过高,会导致资产流动性依赖短期变现能力,若行业周期波动或融资环境收紧,可能引发流动性危机。同时,还可能迫使该公司依赖外部融资来维持运营,从而增加财务成本。
财报显示,公司存货账面余额311.07亿元,存货跌价准备为20.79亿元,不到7%。但2024年,公司主要产品储能系统价格跌幅很猛。
鑫椤资讯高级研究员龙志强告诉《华夏时报》记者,2024年,国内储能系统价格差不多跌了50%左右,海外跌的少一些,但差不多也有30%多。
在产品价格下行的市场环境下,阳光电源存货减值计提比例是否过低?公司是否充分考虑了存货可能面临的跌价风险?以及是否存在计提不足的情况?这一点也让人感到疑问。
另外,截至2024年末,公司预计负债高达43.83亿元,2023年同期,该项金额为25.69亿元。预计负债期末余额较期初增长70.64%。记者注意到,预计负债中最大的一项是“保证类质量保证”项目金,约42.35亿元,形成原因为“计提质量保证金”。
对于预计负债的增长,阳光电源方面指出,“主要系公司逆变器、储能系统收入增长较多,计提的售后服务费增加所致。”但实际情况是,公司2024年营业收入仅增长7.76%,但计提的质保金却增长67.5%。
关税或冲击公司海外业务
根据财报数据披露,2024年,公司海外地区收入362.94亿元,营收占比为40.29%,同比增长了8.76%,公司在海外的毛利率为40.29%,远高于国内20.91%的毛利率。公司海外的印度和泰国工厂产能已达25GW。
需要指出的是,美国高举“关税大棒”,除了对中国光伏和储能“对等关税”外,近期,美国商务部对来自马来西亚、越南、泰国和柬埔寨四国光伏产品的反补贴调查作出终裁,进一步限制中国通过东南亚出口美国的机会。身处光储行业的阳光电源,其海外业务也难以避免会受到冲击。
阳光电源年报中也披露,公司可能面临的有“国际贸易摩擦风险”。部分国家出于扶持本土制造业等目的,存在限制光伏、储能等产品进口,提高产品关税等贸易壁垒,国内新能源厂商面临着出口受阻的风险。
针对储能系统市场情况,龙志强对记者表示,去年国内毛利非常低,海外市场竞争没有国内激烈,今年美国增加关税后,导致企业4月份就停止发货了,企业要实现预期目标压力就会比较大,因为本来打算卖到美国市场的可能就要分散到国内和其他市场,今年产品的价格可能会进一步承压。
龙志强指出,系统厂商毛利和原材料厂商有关系,市场上,系统厂商会把供应商的毛利压得非常低,去年,原材料厂商基本上都是亏的,今年系统集成商应该都感受到了危机,电芯等原材料的价格很难大幅度跌了,但要求系统的价格一直在降,就只能压缩系统厂商的毛利了。
研发团队近7000人
从财报数据看,阳光电源研发人员数量庞大。2023年,公司研发人员数量为5372人,而到了2024年,这一数字攀升至6989人,同比增长达30.1%,研发人员占比约40%。与此同时,2024年公司研发投入31.64亿元,同比增长29.26%。公司方面解释“主要系本期加大研发项目投入,研发人员薪酬及股权激励费用增长所致。”
然而,年报披露的信息却引发关注。年报显示,2024年,阳光电源主要研发项目仅有5个,分别是1+X G2系列项目、PowerTitan 2.0国内拓展版项目、PowerTitan 2.0全系构网版本项目、SC5000UD-MV-P3单卖PCS项目、ST800CS优化项目。
刘志耕指出,阳光电源研发人员规模6989人,占比约40%,这在光伏及储能领域处于第一梯队。但这与其主要研发项目数量仅有5个的情况进行对比,似乎不匹配且值得怀疑,疑点包括是否可能存在研发资源利用不够高效,有无夸大或误计研发人员规模和研发费支出的可能等。但如果该公司的研发项目确实属于技术含量集中度高、单个项目资源强度大,则有较高可信度的。然而,由于对研发项目的具体情况处于保密状态,目前还不得而知,所以,还难以判断上述三大领先的可信度如何,这只有让时间来证明一切。
另外,作为一家制造企业,截至2024年末,公司固定资产90.02亿元,仅占公司总资产比例7.82%。“阳光电源需优化存货管理、加强应收账款催收,并通过对产能的结构性调整合理平衡资产配置,以应对流动性压力及行业波动的风险。”刘志耕对记者表示。
【责任编辑:李扬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