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由东方电气集团主办的泛半导体封装互联材料产业推进会在东方电气精细电子材料(德阳)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方精材”)举办,来自政府机构、行业协会、高校院所、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等80余名代表汇聚一堂,共同见证东方精材投产起航,共同书写战新产业微纳材料领域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东方电气精细电子材料(德阳)有限公司一期项目正式投产现场
东方电气集团总经理、党组副书记张彦军,德阳市委书记刘光强,中国电子商会会长王宁等代表共同点亮了“纳米之光”,东方精材年产350吨高分散超细银粉产线正式投产,为新能源材料产业国产化注入了强劲动力。
会上,东方精材分别与无锡帝科、杭州华光签订合作协议,绵竹市政府与东方研究院签署合作协议,东方江峡产业投资、德阳投资控股集团、四川绵竹高发投资集团、东方研究院签订合作协议,江苏瀚思瑞与四川绵竹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签订合作协议。
泛半导体封装互联材料产业推进会现场
微纳材料作为光伏、半导体等战略性产业的核心基础材料,曾经长期被国外垄断,成为制约我国光伏及电子产业发展的难题。
东方精材于2023年12月成立,是东方电气集团所属东方研究院全资子公司。东方精材立足国家战略与东方电气集团产业发展需求,专注泛半导体领域微纳米粉体材料技术研发,致力于构建集技术攻关、产品开发、人才培育及市场拓展于一体的先进材料创新体系。
作为国内微纳米互联封装材料领域的开拓者,东方精材通过自主创新,持续提升光伏产业链关键底盘材料微纳米导电粉体材料国产化水平,重点突破半导体封装材料核心技术壁垒,以纳米级材料解决方案助力客户实现降本增效。
依托东方电气集团科研平台优势,东方精材现已形成覆盖材料研发、制备工艺、制造装备设计到应用验证的一体化技术开发能力,矢志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半导体封装材料创新高地,为保障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供应链安全提供核心技术支撑。
东方精材年产350吨高分散超细银粉产线工厂
掌握核心技术,突破光伏电子显示领域“最后一纳米”
东方精材以新能源微纳银粉材料为切入点,拓展延伸微纳互连封装材料产品,成功掌握“粒径及分布可控制备、孔径及比表可控、表面改性和功能化、键合官能团种类和密度精准调控、纳米粒子规模化生产”等五大核心技术。在光伏领域,成功研发出TOPCon正背细栅银粉、TOPCon主栅银粉、TBC银粉、HJT低温银粉及银包铜粉等产品,有效提升光电转化效率,助力清洁能源革命。在半导体互联封装领域,开发出片状银粉、片球混合银粉、电子级纳米银粉、烧结型纳米银粉、抗氧化铜粉、银/铜焊膏、硅微粉等多项微纳材料,突破电子封装"最后一纳米",让中国芯跳动更强劲。在液晶显示领域,开发导电微球、间隔物微球等产品,用纳米级精度重构光显秩序,以东方标准定义未来视效新基准。以核心技术研发核心产品,为加速推进先进微纳材料国产化进程注入东方力量。
东方精材研发团队开展高分散超细银粉实验
自研柔性产线,智造附带“数字身份证”高质量产品
东方精材秉持“自主设计,材料智造”的理念,设计搭建了先进的自动化微纳米材料生产线,基于对微纳米材料成核动力学与晶体生长机制的深度解构及共性提取,构建了高度模块化的工艺控制体系,实现了材料的柔性制造,可根据不同材料的晶体结构特性和应用需求,组合工艺模块并优化反应路径。
东方精材生产线深度融合制造执行系统(MES)与数字采集系统,构建了贯穿生产全周期的数据闭环管理体系。实现了对微纳米材料合成过程中温度、pH值、压力、流场强度等关键参数的实时采集及反馈,结合数据的实时分析对反应动力进行动态优化,产品批次稳定性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数据同步至制造执行系统(MES),形成从原料投料到成品包装的完整数字工艺档案,确保每一批产品都拥有可追溯的"数字身份证"。以智能制造确保高质量微纳产品产出,用实际行动为保障国家先进微纳材料供应链安全持续贡献力量。
强化产业布局,擦亮中国新材料产业“新名片”
“十四五”以来,东方电气集团始终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发展引擎,大力发展新材料、氢能、储能、智能制造等战新产业,持续保持高质量发展。未来,该集团旗下的东方精材将围绕新材料产业,以微纳粉体材料为主,重点布局半导体互联封装微纳米材料的研发,储备前沿材料技术,以技术创新塑造强势核心竞争力,与五湖四海的合作伙伴共建“微纳生态圈”,擦亮新材料产业“新名片”,赋能国家战新产业微纳材料领域高质量发展。
【责任编辑:刘澄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