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如东300MW海上风电创多个纪录
来源:中国能源报 2020年09月20日 13:26 作者:佚名
2020-09-20 13:26 来源:中国能源报 作者:佚名

如东300MW海上风电项目创新技术推动了我国海上风电设计、施工、制造、运维等多领域的技术进步。在国内大兆瓦海上风电机组及超长超轻叶片批量化制造、海上风电单桩基础优化设计、海上升压站大孤岛模式设计、以及海上风电尾流精细化管理等多领域均取得了重大突破。如东300MW海上风电项目创新技术还应用于其他海上风电场的设计、建设和运维过程中。

如东300MW海上风电项目,是华能首个,也是当时亚洲在建容量最大的海上风电项目,具有机组类型多、机型新、设备国产化率高、单机容量大、电气设计先进、海域情况复杂、施工要求高等特点。

该项目自2016年4月25日海上主体工程施工正式开始,2016年12月23日实现首批机组并网发电,2017年9月底全部机组并网发电,创下多个国内外首次:首次成规模使用国产5MW级海上风电机组;首次使用碳纤维叶片并使用了亚洲最大扫风面积的风电机组;首次使用双海上升压站及大孤岛运行模式;首次采用孔静压力触探测试和静载试验结合的大直径钢管桩设计方法;首次开展了激光雷达和合成孔径卫星联合测量,开发尾流优化算法,实现海上风电机组偏航控制优化,提升发电量。

项目建设期,通过应用精细化微观选址、桩基设计优化以及施工控制工艺提高等成果,节省工程投资约4.5亿元。项目投产后,通过优化海上风电机组控制策略,平均提升发电量6.15%,实现可观的经营利润。

如东300MW海上风电项目创新技术还应用于其他海上风电场的设计、建设和运维过程中,均降低了基础重量和工程造价。参与本案例的设计单位、主机厂家、施工单位及研究院所等应用本案例创新技术,均达到了预期收益。

本案例应用创新技术解决了国内海上风电存在的突出瓶颈问题:如大兆瓦海上风电机组批量化安装与运行;超长超轻叶片制造困难;我国海域地质原位土试验无工程经验,大直径单桩设计方法存缺陷,设计偏保守,造价偏高;海上风电机组失电后应急供电及安全保障;海上风况复杂多变,尾流效应严重导致无法准确调控风电机组,全场风能利用效率较低。在国内大兆瓦海上风电机组及超长超轻叶片批量化制造、海上风电单桩基础优化设计、海上升压站大孤岛模式设计、以及海上风电尾流精细化管理等多领域均取得了重大突破。

如东300MW海上风电项目创新技术推动了我国海上风电设计、施工、制造、运维等多领域的技术进步,为我国海上风电高质量发展奠定了重要的技术和工程基础,在华能如东、大丰等多个海上风电场工程得到成功应用,全部并网后,每年可节约标煤250万吨,CO2减排750万吨,减少灰渣排放69万吨,节水1648万吨,具有良好的环保和社会效益。同时培养了一支海上风电设备研发、工程设计、安装施工和运行维护的专业人才队伍,为我国海上风电高质量发展储备了大量专业人才。

我国海上风电平价上网时代即将到来,为了降低海上风电项目平准化度电成本,机组大型化、装机规模化、运维智能化是海上风电发展的必然趋势。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一方面,进一步推进海上风电规模化集约化开发,支持东部沿海地区加快形成海上风电统一规划、集中连片、规模化滚动开发;聚焦“新基建”,加快江苏、广东等自然条件好的省份的现有海上风电基地建设,并推动海上风电逐渐向深海、远海方向发展,同一基地归由一个开发主体开发。

另一方面,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聚焦关键短板技术瓶颈,加快海上风电场群规划优化、海上风机/支撑结构整体化设计、大容量海上风电机组及关键设备和控制系统国产化、柔性直流送出成套技术及关键设备国产化、海上风电智能运维装备及远程控制系统等关键技术及重大装备研发。


【责任编辑:刘澄谚 】

投稿与新闻线索: 微信/手机: 15910626987 邮箱: 95866527@qq.com
投稿与新闻线索: 微信/手机: 15910626987邮箱: 95866527@qq.com
欢迎关注中国能源官方网站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中国能源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即时新闻
加载更多新闻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如东300MW海上风电创多个纪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