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院士杜祥琬:能源核心资产将不再是煤矿和油气田
来源:能源高质量发展 2021年07月27日 17:27 作者:贾科华
2021-07-27 17:27 来源:能源高质量发展 作者:贾科华

碳达峰、碳中和是走向未来能源的两个重要的里程碑。能源产业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过程中。碳达峰是实现碳中和的基础和初始条件。

图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杜祥琬

“碳达峰、碳中和是基于我国国情和对人类文明进程新的觉醒而提出的目标,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将会带来新投资、新技术、新产业、新交通、新建筑、新能源和新的发展方式,将会深度推动经济和社会进步,是实现经济、能源、环境、气候共赢的大事。”在近日召开的未来能源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杜祥琬从人类文明的高度,向大家阐述了碳减排的重大意义和减碳大势下我国所面临的重大机遇与考验。

如今,碳达峰、碳中和已成为全社会的热门话题。那么,二者之间究竟是何关系?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是什么?作为碳排放的主要来源,能源产业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过程中,又将会迎来怎样的深刻变革?围绕这些核心问题,杜祥琬在演讲中,为我们勾勒出一副未来能源低碳转型发展的蓝图。

我国已具备能源低碳转型的基础条件

“煤油气等化石能源的发现和利用,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使人类由农耕文明进入了工业文明,这是一轮全球性的能源革命。近二百年来,工业文明在带来巨大进步的同时,也产生了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气候问题和不可持续性问题。当前,风能、太阳能、核能等非化石能源的巨大进步,正在推动人类由工业文明走向生态文明,这是又一轮深刻的能源革命。”在杜祥琬看来,人类文明形态不断进步是历史的必然,能源革命则是其基础和动力,“走过农耕文明、工业文明的人类,正在走向生态文明。在这个过程中,能跟上时代进步的某些能源会在未来社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因此,未来能源可能是多元化的。”

“未来生态文明时代的能源,必须是高效、经济的,是与环境和气候友好的,是可持续的。”杜祥琬说,“这就需要重新认识我国的能源资源禀赋。因为一讲到这个问题,通常就是六个字——富煤、缺油、少气。但只讲这六个字,现在已经不能准确描述我国的能源资源禀赋了。这是一个影响我国能源政策、能源战略的重大问题。”

他进一步指出,丰富的可再生能源是我国能源资源禀赋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我国现在已开发的可再生能源不到技术可开发资源量的1/10,所以能源低碳转型的资源基础是丰厚的。“这也是我们之所以要高比例发展可再生能源的物质基础。另外,能源低碳转型的必要性是全球共识,其资源可供性、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是清晰的。能源低碳转型的科学技术基础是坚实的。”

节能、提效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战略首选

那么,如何从现实基础走向未来能源?

“碳达峰、碳中和是走向未来能源的两个重要的里程碑。但是,二者都只是阶段性里程碑,并不代表完成了走向未来能源的全过程。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是有机相连的。我们首先要实现的是碳达峰。这是要瞄准碳中和而进行的碳达峰,所以不是‘攀高峰’,更不是‘冲高峰’。因此,碳达峰是实现碳中和的基础和初始条件。”杜祥琬指出,碳达峰需要与国家提出的要在2030年实现的其他目标联合起来,统一理解,“比如,2030年不仅要实现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到25%、风光发电装机达到12亿千瓦以上,而且还要实现碳强度比2005年下降65%以上。”

“预将阅读全文,请订阅《能源高质量发展》杂志,订阅电话010--56002752”

【责任编辑:刘澄谚 】

投稿与新闻线索: 微信/手机: 15910626987 邮箱: 95866527@qq.com
投稿与新闻线索: 微信/手机: 15910626987邮箱: 95866527@qq.com
欢迎关注中国能源官方网站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中国能源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即时新闻
加载更多新闻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中国工程院院士杜祥琬:能源核心资产将不再是煤矿和油气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