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发改委、中央网信办、工信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通知,同意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内蒙古、贵州、甘肃、宁夏等8地启动建设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并规划了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至此,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完成总体布局设计,“东数西算”工程正式全面启动。
四部门联合发文,标志着“东数西算”工程全面启动。业内人士称,相较于“南水北调”“西电东送”“西气东输”等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东数西算”可以界定为数字经济时代优化数据资源配置的国家级战略工程。
有权威机构和专家估算,“东数西算”工程每年投资体量会达到4000亿元级别的利好,对相关产业拉动作用会达到1:8。该工程的全面建设展开,不仅有利于今年稳增长和振作工业经济,更有利于未来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推动我国由数据大国向数据强国迈进。而这些建设,在西部的数据中心也将更“绿色”。
符合能源资源布局的要求
数据是国家基础战略性资源和重要生产要素。“东数西算”中的“数”,指的是数据,“算”指的是算力,即对数据的处理能力。数据、算力如同水力、电力一样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提升到重要的生产要素层面和影响国运发展的关键之举,数据中心和算力设施也因此成为数字新基建的基石。
国家发改委高技术司负责人表示,目前,我国数据中心大多分布在东部地区,由于土地、能源等资源日趋紧张,在东部大规模发展数据中心难以为继。而我国西部地区资源充裕,特别是可再生能源丰富,具备发展数据中心、承接东部算力需求的潜力。为此,要充分发挥我国体制机制优势,从全国角度一体化布局,优化资源配置,提升资源使用效率。
该负责人表示,实施“东数西算”工程有利于提升国家整体算力水平、扩大有效投资、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也有利于促进绿色发展,“加大数据中心在西部布局,将大幅提升绿色能源使用比例,就近消纳西部绿色能源,同时通过技术创新、以大换小、低碳发展等措施,持续优化数据中心能源使用效率。”
在加快构建“东数西算”一体化算力体系的系列举措中,四部门文件提出强化能源布局联动,“加强数据中心和电力网一体化设计,推动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向数据中心供电。支持数据中心集群配套可再生能源电站。对落实‘东数西算’成效突出的数据中心项目优先考虑能耗指标支持。”总体设计上,该工程将促进数据中心由东向西梯次布局、统筹发展。一方面,加快推动数据中心向西大规模布局,特别对于后台加工、离线分析、存储备份等对网络要求不高的业务,可率先向西转移,由西部数据中心承接。另一方面,受限于网络长距离传输造成的时延,以及相关配套设施等因素影响,西部数据中心并不能满足所有算力需求。一些对网络要求较高的业务,比如,工业互联网、金融证券、灾害预警、远程医疗、视频通话、人工智能推理等,可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东部枢纽布局,枢纽内部要重点推动数据中心从一线城市向周边转移,确保算力部署与土地、用能、水、电等资源的协调可持续。
政策顶层设计逐步完善
能耗高、增速快,节能降耗和绿色转型是摆在数据中心面前的现实挑战。也因为此,能源密集型的数据中心产业受到严格的能耗指标限制。
2021年11月,国家发改委等四部门联合印发的《贯彻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求 推动数据中心和5G等新型基础设施绿色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到2025年,数据中心运行电能利用效率和可再生能源利用率明显提升,全国新建大型、超大型数据中心平均电能利用效率降到1.3以下,国家枢纽节点进一步降到1.25以下,绿色低碳等级达到4A级以上。全国数据中心整体利用率明显提升,西部数据中心利用率由30%提高到 50%以上,东西部算力供需更为均衡。”
“预将阅读全文,请订阅《能源高质量发展》杂志,订阅电话15910626987”
【责任编辑:刘澄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