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周晶 王雪纯
5月10日,国家发改委印发《“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明确打造国家生物技术战略科技力量,加快突破生物经济发展瓶颈,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在《规划》指引下,中国生物领域战略科技力量将持续壮大,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新型生物技术企业和生物经济集群,有力支撑生物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化工大学校长谭天伟表示。
“价值就如同月球上的珍贵矿产资源”
当前,生命科学已成为前沿科学研究活跃领域,生物技术也成为促进未来发展的有效力量。
近年来,我们生物技术突飞猛进,在多个领域展现出巨大潜力:青蒿素实现了我国自然科学领域诺贝尔奖“零的突破”;目前在研的创新药数量居全球第二,在基因检测、疫苗等领域已形成比较优势;在国际上率先提出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生物基产品的第三代生物制造概念,并在国际上首次实现用二氧化碳人工合成淀粉;科创板上市企业中生物企业占比达1/3……
“生物经济的价值就如同月球上的珍贵矿产资源一样,是巨大机遇,但缺乏先进的科技和精良的工具,很难批量制造和生产生物产品。”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宏观研究部主任刘玉书表示,随着软硬件的发展,特别是人工智能、大数据、高精尖电镜等科研和生产工具的普及,生物领域这些“珍贵矿产资源”发挥价值的时代真正来临了。
“预将阅读全文,请订阅《能源高质量发展》杂志,订阅电话15910626987”
【责任编辑:刘澄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