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朱妍
2021—2022年采暖季,京津冀及周边、汾渭平原等重点地区,原计划完成散煤替代348万户,实际超额完成,达到约420万户。在北方地区15个省份中,清洁取暖率超过70%、80%比例的分别有8个和6个——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和能源基金会近日发布的《中国农村散煤治理综合报告(2022)》(以下简称《报告》),以直观的数字说明了农村生活用能不断迈向清洁化的现状。
《报告》显示,散煤替代将带来健康、环境、气候等多方面改善。尤其在节能降碳方面,若持续治理,每年可有效减少约10亿吨二氧化碳、300万吨二氧化硫、90万吨氮氧化物排放,让北方地区的细颗粒物平均浓度降低10微克/立方米。
“烟熏火燎”的日子少了,农村能源转型效果有目共睹,接下来的重点任务是让绿色低碳能源惠及更多乡村。
治理有了更高目标
屋顶光伏可作为主力军
系统推进农村能源转型已是共识。那么,“绿化”靠什么?《报告》算了一笔账:我国农村地区屋顶总面积约为270亿平方米,考虑可利用率后约有131亿平方米可用于安装光伏板,每年发电约2.96万亿千瓦时,大约折合8.9亿吨标准煤。农作物年产约6.74亿吨秸秆和1.1亿吨农业废物,加之林业废弃物等其他生物质资源,共约折合9.28亿吨标准煤。巨大的可再生能源开发潜力,使农村消除散煤、减污降碳成为可能。
“预将阅读全文,请订阅《能源高质量发展》杂志,订阅电话15910626987”
【责任编辑:刘澄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