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张金梦/整理
6月28日,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创始院长、财政部原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碳中和50人论坛联席主席贾康出席“中国碳中和50人论坛2022年大会”并发表主旨演讲。
——以下为发言内容整理——
推进“双碳”目标,实现绿色低碳发展,不能只依靠法律手段、行政手段,还要通过制度创新,充分利用价格机制,优化电力能源比价关系和价格形成机制,调动企业和居民绿色低碳发展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是我国对全世界的庄严承诺,关系着我国可持续发展进程。推进“双碳”目标绿色低碳发展,经济制度机制建设非常关键,在依靠法律手段、行政手段基础上,还应充分运用经济手段,利用利益杠杆,引导千千万万用户产生内生、自觉的绿色发展动机与行为。
经济制度机制涉及各类资源产品在开发、投入和使用过程中形成的供给价格,以及和其他各类资源要素价格间的“比价关系”。经济制度机制怎么建?关键要优化比价关系和价格形成机制。
当前,我国“以煤为主”的火电比价关系和价格形成机制改革进程,还不适应低碳化客观要求与“双碳”目标导向。改革开放40年间,工业用电与商业用电、民用电价格增幅,都大幅度低于其他物品价格的上升,难以通过经济手段充分调度用户节电的积极性。企业和老百姓缺少内生利益动力,很难真正把节电当回事,是造成社会挥霍能源、粗放用电的客观原因。不节电,实际上在中国主要就是不节煤,不利于有效控制造成雾霾等的污染源,不利于绿色低碳发展。
价格形成机制如何反映资源稀缺度?怎么反映绿色低碳发展?我认为一定要有价格体系的配套改革。最近几年,中央加强推进电力部门价格改革,这项改革不仅要注意到调整比价关系,更要注意消除比价关系的形成机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堵点,让价格改革更多地依靠市场,从而更合乎统一大市场构建中绿色低碳发展的客观要求。
因此,应当积极实行电价配套改革,要理顺比价关系所发挥的经济杠杆作用,通过更多的市场力量来决定比价关系和价格形成机制,更好体现出基础能源供给的资源金贵特性,淡化行政管理部门手中的权力,使市场竞争中的能源产品价格能够更符合比价关系而向良性状态发展演变,从而以经济压力内生地激励企业、居民节约用电,促使各相关主体积极开发节能降耗的工艺、技术和产品。若企业在节能方面不积极,则有可能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甚至被市场淘汰。
因此,要以制度、机制的创新让市场发挥更大的作用,促进能源、资源产品与非能源、资源产品比价关系与价格形成机制,更符合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导向,合乎绿色低碳发展的客观要求。
同时,政府在利用经济手段与市场对接时,还可以通过资源税、环保税等方式加以调节引导,提高绿色低碳发展的动能。
需要强调的是,制度机制建设不是简单的意愿问题,也不是简单的觉悟问题,而是需要在培养公众环保意识的同时,通过改革创新和制度机制的支撑,使比价关系、能源价格形成机制更合理,更符合绿色低碳发展、可持续发展客观规律的要求。
【责任编辑:刘澄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