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建设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高素质劳动大军,打造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产业工人队伍,是当前国有企业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面临新的形势和任务。发展新质生产力为进一步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赋予了新内涵,必须坚持和运用系统观念,统筹兼顾、综合施策,做到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人才动力。
坚持前瞻性思考,谋划战略性改革思路框架。聚焦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产业工人队伍素质的整体跃升,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加强各项改革工作关联性、系统性、可行性研究,以确保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紧密贴合时代脉搏,既敏锐捕捉新的发展契机,又有效应对未来挑战,并在新时代的产业发展大潮中发挥引领和关键作用。一方面,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深化产改工作的重大意义。另一方面,从整体和全局的视角出发,广泛获取多元信息,深入学习科学预测方法,勇于突破传统思维定式,构建具备全局性、综合性、系统性和创新性的思维格局,深刻认识产改工作的理论逻辑和实践要求,自觉摒弃孤立、片面、静止的思维方式,以更高站位、更高标准、更大力度推动改革取得更大成效。
坚持全局性谋划,形成全局性改革支撑体系。“产改”工作系统性、关联性、持续性强,围绕政治上保证、制度上落实、素质上提高、权益上维护的总体思路,将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纳入各级党委、政府工作全局进行通盘考虑和部署,发挥新质生产力的引擎作用,通过科学谋划,推动建设紧缺型人才队伍,实现整体效益的最大化。一方面,创新体制机制,在全局性谋划的过程中,应建立跨部门、跨领域的协调机制,促进各项改革措施形成合力,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提升改革的整体效能,避免局部优化而全局受损的风险。另一方面,政策制度清单、任务清单、工作清单、督查清单,优化开放包容的人才政策,完善多层次教育培训体系,完善激励与劳动保障机制,营造尊重创新的社会氛围。同时,深入开展调研工作,准确把握产业工人的实际需求,找准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链接点、切入点,紧密对接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重点领域高端化、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要求,紧扣改革的关键环节,激发人才的创新活力、创造精神。健全完善产业工人技能形成体系,推进产教融合工程,强化校企合作,制定清晰明确的改革目标和方案,确保改革任务落到实处。此外,还应注重改革过程中的问题解决和制度创新,不断推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走在前列,形成一批成果突出、上下认可、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单位和示范项目。
坚持战略性布局,打造协同性改革推进模式。明确主攻方向,凝聚力量,攻坚克难,以局部突破带动整体推进,进而形成全面深入的改革效应。系统分析产业工人队伍建设面临的新问题,化解改革堵点和难点,围绕工人队伍数量不足与结构失衡、工人队伍建设与培养的体系失衡等问题,聚焦创新意识、科技素养和实践技能,加快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高素质新型劳动者队伍,大力培育创造新质生产力的战略人才,熟练掌握新质生产资料的应用型人才,充分利用现代技术、应用现代高端先进设备、具有知识快速迭代能力的创新型人才,助力在全球产业竞争中赢得主动、占据优势,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深入推进提供强有力的战略保障。必须深入剖析国内外发展大势,精准把握产业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以及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内在规律。在此基础上,要系统谋划、科学制定改革方案,优化资源配置。同时,加强改革的组织领导,丰富工作形式,通过培训班、研修班、推进会、典型交流等多种形式,树立工匠精神,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产业工人建功立业氛围,确保各项改革任务落到实处、取得实效。此外,要构建协同高效的工作机制,将相关政策制度的研究出台、推进落实、监督检查与规划实施有机融合,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真正打造出具有强大协同性、高效能的改革推进模式。
坚持整体性推进,构建系统性改革深化机制。着眼于培养造就更多高技能人才,有效保障改革的系统性和连贯性,防止改革过程中出现碎片化和孤立化现象,确保改革措施的最大效能得到充分发挥,进而形成强大的制度合力,有效提升整体效能,并最终实现改革的长远目标。在整体性推进的过程中,要把着力点放到加强系统集成、协同高效上来,要注重改革的系统性,确保各项改革措施之间相互衔接、相互支持,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产业工人是工人阶级中发挥支撑作用的主体力量,是创造社会财富的中坚力量,是创新驱动发展的骨干力量,是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有生力量。围绕思想引领、建功立业、素质提升、地位提高、队伍壮大等重点任务,切实保障产业工人主人翁地位。一是加强改革的协调性,确保各项改革措施的推进不会相互干扰,而是相互促进。二是要注重改革的实效性,聚焦产业工人急难愁盼问题,确保各项改革措施能够真正落地,产生实际的效益。三是要注重改革的持续性,确保改革措施能够长期坚持下去,形成长效机制,确保各项改革任务能够落到实处,真正转化为制度成果,提升整体效能,提高产业工人的获得感、幸福感、成就感。
工人强,则产业兴。我们必须提升思维能力,以科学、创新、务实的态度深化改革,确保改革举措落地生根,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高质量发展贡献新的更大力量。(作者均供职于南方电网能源发展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责任编辑:杨涵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