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共享,从绿水青山向零碳富地——推动余村创建零碳共富乡村样板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安吉县供电公司(以下简称国网安吉县供电公司)全口径用工718人,设有职能部门7个,业务部门3个,供电所8个。
近年来,国网安吉县供电公司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定贯彻绿色低碳发展理念,立足安吉生态优势,以电护航县域“竹产业、椅业、白茶业”三大特色产业以及休闲旅游业和生态文明建设,打造全国首个“绿色共富”乡村电气化示范县,形成可复制可推广乡村电气化建设经验和“省心电、省钱电、绿色电”的“安吉样板”;围绕“供给革命、消费革命、技术革命、体制革命”四个方面,做好特高压绿色能源大动脉守护者,在全省率先完成跨省、跨市、跨县互联互通全覆盖,加快农村地区能源清洁低碳转型,实现农村能源高质量发展,助力建成全国首批农村能源革命试点县;不断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培育“碳小青”“星星牵手”“红船点灯”“70免跑”等履责实践品牌,组织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科学用电宣传、关爱弱势群体等志愿活动。
国网安吉县供电公司协同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标准保护,连续32年保持浙江省文明单位,连续13年荣获全国“安康杯”竞賽优胜单位,获国家电网公司文明单位、国家电网公司一流县级供电企业、浙江省企业社会责任标杆企业,2022年在全省率先通过国标39604社会责任管理体系管理贯标认证。 浙江省安吉县余村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诞生地,正在从“绿水青山”向“零碳富地”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全面升级中。在“全要素零碳乡村”的发展构想的基础上,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安吉县供电公司(以下简称国网安吉县供电公司)融入社会责任理念,与各个利益相关方协同、跨界合作、共同努力,建设村级新型电网,规划全村光伏发电和就地消纳,提升清洁能源在乡村能源占比,展示国家电网探索和谐共生与振兴发展的理念与成果。
目前,余村面临诸多挑战:一是理念超前,减排固碳难。余村规划在全域462.08公顷的范围内,形成符合乡村实际的碳排放测算和预测模型,探索可面向全国推广的零碳乡村系统解决方案,减排固碳的实施路径难。二是全域零碳,能源受限难。余村所用电能主要通过大电网购买和传输,电力来源主要为火力发电;余村每年仅有1000小时有效光照,仅靠当地分布式光伏产生的清洁能源,无法满足现阶段全村用电需求。三是创业创效,业态转换难。一枝独秀的乡村旅游,也给余村带来了新问题,村庄承载能力有限,文旅业总有天花板,一旦进入平台期,收入增长陷入瓶颈,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国网安吉县供电公司积极与余村村委、文旅局、售点公司、新能源企业等多个单位部门沟通,主动参与到余村零碳乡村建设中,聚焦“建筑、交通、市政、能源、农业”五大净零转型领域,建立可持续的问题长效解决机制,聚焦余村青年新经济、跨界新农业、体验新文旅三大方向,打造由政府统筹、供电主导、多方参与、村集体引领的“绿色共富”模式,打造余村完整的零碳数智中枢体系,助力余村全面振兴发展。
网安吉县供电公司探索跨界合作路径,推动余村零碳村庄构想实现。根据余村村域实际,该公司自主研发“碳魔方”能源控制系统,实现对全要素零碳乡村的计量化定义和集成化管理,打造全国首个铂金级乡村碳中和建筑“余村印象”;联手余村村委制定建筑设计和改造导则,引导建筑实现高质量低碳化,优化充电桩布局,实现村域公共交通全电化,推进余村零碳未来社区建设;协助完成余村的首次“绿电”绿证交易并持续推广屋顶光伏,实现了余村全域“绿电”供应;推动政府制定完成全国首个全域全要素的零碳乡村规划,发布全国首个《零碳乡村评价标准》。
“碳魔方”能源控制系统已应用于余村“零碳乡村”建设场景,累计减少碳排放35733.33吨;村域屋顶光伏发电近20万千瓦时,年度新能源车充电超45万千瓦时,余村全绿电覆盖并累计完成绿电绿证交易超600万千瓦时。2024年,村集体经济收入增至2205万元,村民人均收入7.4万元,实现零碳转型、产业发展与村民增收三赢。
【责任编辑:王少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