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石油乌鲁木齐石化公司(以下简称乌石化)化肥部厂区内,几辆二氧化碳运输车有序驶入二氧化碳回收装置现场。工作人员手持智能检测仪,逐一对车辆外观、安全附件进行细致检查,确认无误后引导车辆精准停靠。
“注意流速控制,准备作业!”随着乌鲁木齐西峰合创石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充装班班长蒋克的指令,两名装卸工人迅速进行管线装载衔接操作。
在蒋克的指挥下,仅仅一个半小时,四辆运输车完成了满载100吨液态二氧化碳装车任务,缓缓驶出二氧化碳回收装置现场。
蒋克介绍,8月份,装置创下液态二氧化碳产量同比增长63.64%、环比增长20%的历史新高。
蒋克指着正在运行的装置说:“这套国产全自动化二氧化碳回收装置,占地5500多平方米,装置通过核心技术将生产中排放的二氧化碳,从气态转化为液态实现再利用。”蒋克说,回收的二氧化碳完成从“废气”到“资源”的身份转变,其工作原理是二氧化碳回收装置将供氢过程产生的高浓度二氧化碳气体,通过两级增压、干燥脱水、冰机制冷等工艺流程,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液态,并输送至二氧化碳产品储罐安全存储起来。“这是碳资源的碳回收捕集,也是实现废气再利用的前提。”
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气体,平时是看不到的,属于密闭窒息性气体,不助燃、不可燃。在生活中,二氧化碳多被加入汽水等食品中,以及用于工业和食品的制冷,例如干冰等,利用率较低。但在采油环节,相比水驱二氧化碳具有萃取、抽提和降粘的作用,能够与原油实现混相,大幅度提升原油采收率,从而更好地驱替原油。
液态二氧化碳通过运输车运输到油田,被深注到地下油井,在“地下打工”,为新疆油田、准东油田驱动原油开采提供保障,完成“变废为宝”再利用的使命,助力原油开采实现吃“碳”吐“油”的同时,驱替出原油后,它也被封存埋于地下,实现减排又增产。
该二氧化碳回收装置自2023年11月27日投产至2025年8月底,已累计销售二氧化碳10.24万吨,为新疆“十五五”大规模碳减排行动打下坚实基础。
未来,乌石化还将持续深耕碳回收技术,进一步提升装置运行效率,为区域绿色低碳发展注入更多力量。
(本报全媒体记者李宁艳 通讯员黄丽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