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护QC小组闯关夺金记

“金奖!我们拿金奖了!”当国际质量管理小组会议(ICQCC2025)的获奖名单定格时,支护QC小组的成员们露出了久违的笑容。这一刻,无数个深夜的奋战、跨越语言的阻隔、隔空协作的艰辛,都化作了这份沉甸甸的荣誉。

11月5日,国家能源集团神东煤炭设备维修中心三厂支护材料部支护QC小组,首次踏上国际赛场,便以全英文汇报惊艳全场。他们凭借“研制制网机分段锁边装置”成果,在世界级舞台上擦亮了中国煤炭行业的质量名片。

图为支护QC小组参赛现场

故事的起点,是车间里员工的真切期盼。近年来,神东设备维修中心三厂支护材料部金属网车间始终面临生产任务重、加班频繁的困境,而相同工时下因效率差异导致的工资差距,更是大家热议的焦点。“让生产更高效,让付出与回报更对等”,支护QC小组将这份期盼扛在了肩上。这支10人组成的“钢铁之师”,以PDCA循环为行动指南,此前已斩获公司、集团多项奖项,2024年更是拿下全国一等质量成果奖,这一次,他们向着生产效率瓶颈发起了总攻。

课题启动之初,挑战便接踵而至。5月启动备赛以来,时间表被排得满满当当:5月完成成员介绍,6月打磨成果简介,8月将107页研究报告精简至15页,10月把90页PPT压缩到30页,每个节点都容不得拖延。“报告缩减不是简单删字,核心数据和创新点一个都不能少。”张盟喜说,那段时间,他干完工作还要再回到办公室逐字斟酌,一个数据的呈现方式常要讨论两三个小时,深夜的办公室总能看到他们的身影。周末本是陪伴家人的时光,却成了集中攻关的“黄金时段”,没人叫苦,更没人退缩。

图为小组成员梳理英文报告

全英文汇报的要求,更是一道“生死题”。“上学时的英语早还给老师了,一想到全英文汇报,当时真有点绝望”,师焕坦言。“分段锁边装置”“尺寸排列组合”等行业熟词,翻译成英文无从下手,即便勉强译出,也面临发音不标准、表达不连贯的问题。绝望之下,小组开启“英语逆袭计划”:有道词典、快对AI成了“贴身老师”,手机里存满专业术语音频,车间里、通勤路上、午休时,都能看到他们戴耳机跟读的身影。为攻克发音难关,他们把汇报稿逐句拆解标注音标,线上轮流朗读、相互纠错,一个句子常要练几十遍;遇到难译的专业表述,就查阅国际行业文献慢慢啃。整整一周,成员们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终于完成全英文报告和PPT,闯过了“语言关”。

技术研发的过程同样充满未知。为设计可分段编织的设备,小组成员借鉴国内外先进技术,深入车间调研生产流程,收集上百组数据,用树图确定总体方案,对比不同编织方式反复论证。“第一次试生产时设备突然卡壳,我们连夜排查,直到凌晨才找到症结。”师焕回忆,那段时间大家天天泡在车间,记录参数、调整结构,经过无数次调试优化,设备终于达到预期效果:生产效率从245.57㎡/天提升至314.69㎡/天,不仅解决了工资差距问题,还创造了丰厚经济效益,相关技术已在行业内推广。

图为支护QC小组成员验证金属菱形制分段锁边装置效果

11月的国际赛场注定难忘。师焕和张盟喜代表小组,用流利英文介绍研究成果,从课题背景到技术创新,从实施过程到应用成效,30页PPT条理清晰、数据翔实。问答环节,面对评委的英文提问,成员们沉着应对、准确作答,展现了扎实的专业功底。最终,在全球500余支参赛队伍中,他们凭借硬核成果、严谨方法和精彩汇报,成功斩获金奖。

“这份荣誉,是对所有付出的最好回报!”,师焕感慨。此次QC活动,不仅攻克了技术难题,更提升了成员的创新意识、协作能力和英语水平。

如今,载誉归来的支护QC小组已确定下一个研究课题。他们深知,荣誉属于过去,奋斗永无止境。这支敢打敢拼的“钢铁之师”,将继续立足岗位、勇于创新,攻克更多技术难题,为煤矿支护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动力,在更广阔的舞台上书写能源行业工人的奋斗篇章。

投稿与新闻线索: 微信/手机: 15910626987 邮箱: 95866527@qq.com
欢迎关注中国能源官方网站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中国能源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即时新闻
要闻推荐
热点专题
精彩视频
追光者
采煤机的“超大份午餐”一刀煤!
藏在你家的“超级充电宝”
迎冬启序
精彩图集
济青高铁潍东上行联络线两座连续梁合龙
“双十一” 夜间物流忙
2025世界动力电池大会在四川宜宾开幕
浙江首座220千伏新型数字智能变电站投运
支护QC小组闯关夺金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