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暖阳洒在金昌市永昌县河西堡镇永电花苑小区新安装的智能电表上。家住3号楼的李阿姨轻轻一按开关,家里的电灯亮了起来。“以前电费交给物业,现在直接交给供电公司,手机上就能查电量、交电费,心里踏实多了!”她笑着说。
随着永电花苑小区最后521户居民正式完成供电、抄表、收费、服务“四到户”改造,用户信息全部录入国家电网营销系统,标志着国网金昌供电公司历时近两年、累计改造7个非电网直供小区、惠及2137户居民的“清零”任务圆满完成。
非电网直供小区,俗称“转供电小区”,是指由物业或其他中间方负责供电管理和收费的住宅区。长期以来,这些小区普遍存在电价不透明、服务不及时、故障响应慢等问题,成为居民用电的“痛点”。
2024年初,省公司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决策部署,将非直供小区改造接收工作列为年度“头号民生工程”。金昌公司成立主要领导挂帅的工作专班,明确“应改尽改、先易后难、统筹推进”的原则,制定“一小区一方案”精准施策。
“这不仅仅是一次技术改造,更是一次服务升级、一次民心工程。”该公司市场营销部负责人说,“我们终于让这些‘转供电’小区的居民,享受到了与城市其他用户同质的用电服务。”
政企联动,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
“我们不仅要‘接得过来’,更要‘服务得好’。”项目负责人王亚伟介绍,公司先后投入改造资金585.42万元,确保物资、人员、技术三到位。针对部分小区存在的产权不清、线路老化、施工难度大等问题,公司采取“一事一议”方式,逐一向省公司报备,确保改造工作依法合规、稳步推进。
改造工作并非一帆风顺。在上层领地小区,因配电室空间狭小、设备陈旧,施工一度陷入停滞。供电公司主动对接市住建局、街道办,多次召开现场协调会,克服了老旧小区地形复杂、障碍物多等困难,在不影响小区用户生活的前提下,科学合理解决了设备接入难题。
“没有政府的支持,我们推进非直供小区改造有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难。”该公司营销服务人员曹保庆感慨道。公司积极推动形成“政府主导、电网实施、街道配合、居民参与”的四级联动机制。促请发改委、住建局等部门联合制定《新建小区供电设施建设验收标准》,将正式用电设施纳入新建小区同步验收环节,从源头上杜绝新的非直供问题产生,从而减少了供电中间环节,将优质服务直接送到老百姓家中。
各街道社区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改造过程中,社区工作人员与供电员工一起入户走访,发放宣传册、建立微信群,耐心解释政策、化解矛盾,搭建起一座座“信任之桥”。
保障民生,电亮万家灯火
“我们不只是来改造线路的,更是来倾听声音的。”共产党员服务队队长王春皓说。在改造前期,他和队员们走遍了每一个小区,记录居民的意见和建议。有一次,一位老人提出电表安装位置不便查看,他们立即调整方案,将电表统一移至楼道公共区域,并加装照明灯。
为了让居民尽快适应“直供电”模式,公司推出“线上+线下”融合服务:通过微信群推送电费查询、故障报修等操作指南,安排专人24小时在线答疑。每个改造小区都建立了“专属服务群”,定期发布用电常识、节能技巧,甚至提醒极端天气注意事项。
“现在停电不怕了,一个电话就有人上门修。”家住锦绣苑的王先生说。不久前,他家因家里用电设施故障突然停电,他在服务群里发了一条消息,不到20分钟,供电员工就赶到现场排除了故障。
随着全域非电网直供小区“清零”目标的实现,该公司正围绕深化“获得电力”服务水平、打造现代化用电营商环境的目标,持续推进居民小区供电服务提质增效。下一步,将重点优化供电服务流程、提升供电保障能力,探索‘网格化+数字化’服务模式,让老百姓用上放心电、满意电、安全电。
从“转供”到“直供”,改变的不仅是供电方式,更是千家万户的用电体验。在这场关乎民生福祉的生动实践中,国网金昌供电公司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人民电业为人民”的初心与担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