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供暖不等人,这条机道就是保供的‘咽喉’,早通一天,老百姓的暖意就多一分保障!”3个月前,当多数人还沉浸在初秋惬意时,大唐锡矿公司露天矿场调度室就已亮起“保供倒计时”牌。早已读懂气温曲线暗藏紧迫,中国大唐燃料保供人以昼夜不息的攻坚,织就冬季保暖保供“安全网”。
煤炭是供暖的“口粮”,其充足与否直接关乎亿万群众的暖冬质量。作为能源央企,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早于供暖季启幕前便提前布局、迅速行动,依托全链条保供举措与实打实的储煤成效,稳稳扛起全国超9.6亿平方米供暖重任,让每一份“口粮”储备都成为守护民生暖意的坚实底气。
超前部署 压实能源“粮仓”
冬供之战,谋划在先。8月底以来,中国大唐锚定“早部署、强协同、优机制、提效能”要义,全面启动错峰储煤工作,从煤源拓展到运输调度,再到库存精细管控,环环相扣筑牢保供首道屏障。
“手里有粮,心中不慌”,这句妇孺皆知的老话,恰是当下保供工作的生动注脚。截至11月17日,中国大唐全系统火电厂燃煤库存可用天数均值达33.4天,“这相当于给每家电厂都存了至少够吃一整月的‘口粮’”,集团公司一位燃料负责人形象地说道。
作为京津唐电网关键电源支撑点,大唐托克托发电公司肩负双重重任:一方面为区域电网稳定运行提供电力保障,另一方面承担着为呼和浩特市超百万居民、总面积达5300万平方米区域的供热使命。工作人员驻守矿方及重要铁路节点,现场紧盯装车进度与铁路请车计划,以“日保周、周保月”的扎实举措,确保高经济性长协煤稳定供应。10月份,其长协煤兑现率超97%,为冬储煤库存稳步提升提供了可靠支撑。
错峰策略早启动、早落实,既避开冬季用煤高峰的资源紧张与价格波动,更以充盈的储备为万家温暖吃下“定心丸”。
多点协同 推动联动保供
“市场煤采购不是单向索取,而是要与上下游伙伴凝聚合力、共创价值。”大唐长春三热煤炭采购负责人表示。面对市场煤采购中的渠道、运距与成本多重不利因素,大唐长春三热以资源整合与协同共享为核心,借助其广泛的煤源组织网络与市场信息优势,灵活开展资源互换、余缺调剂与合作采购,拓展了优质煤源增量渠道,提升了保供体系的抗风险能力。大唐国际深化与传统大矿合作,精细调整长协煤、市场煤的采购策略及占比,持续优化煤价对标管理,大力推进长协煤提质增效。
大唐龙王沟煤矿从管控、运力、风控、协同四环节构建全链条保供格局,强化运力保障与煤质管控,筑牢长协保供与质量安全防线。大唐国际蔚州公司创新“1+3+N”电煤验收模式,通过集控中心统筹全流程,让验收效率倍增。大唐燃料贸易公司搭建“进口煤+下水煤+疆煤+‘三西煤’+口岸煤”五条供应链,依托全链条联动平台实现保供与效益双赢。大唐河南公司携手七省区优质煤企,以智慧采购系统精准把控市场动态,让“粮草”供应更加强劲。
大唐山东公司持续拓展优质长协煤源,创新“公转铁”等运输模式,精准调控库存结构,结合机组耗煤量、未来天气变化、长协煤兑现进度等数据,动态预测用煤需求,及时调整采购节奏,足额保障了机组“口粮”。
创新破局 守护民生暖意
立冬深夜,大唐西安热电厂储煤场灯火通明,调度员老孟的对讲机指令密集传递:“调机到位,翻车机预热,列检收尾!” 该厂与铁路部门协同创新“平行作业法”,打破传统“串联作业”局限,通过信息共享实现调机、翻车、列检无缝衔接,大幅提升卸煤效率。面对运输瓶颈与成本压力,中国大唐以创新驱动破局,在保供一线书写“效率与绿色同行”答卷。
大唐延安热电厂、大唐渭南公司大力推广新能源重卡运输,完善充换电配套设施,使电煤运输绿色化比例突破90%;燃料智能运输系统2.0版本上线运行,实现运输全程可视化监管,以“不监装、不发运”的刚性要求从源头杜绝掺杂使假,达成效率与效益双提升。
“破局攻坚从来不是有了希望才去努力,而是努力了才会看到希望。”大唐黑龙江公司通过长协煤与市场煤“动态腾挪、轮动采储”,为76万户热用户筑牢温暖防线;大唐七台河发电公司紧盯市场优化调运方案,实现存煤结构、成本、煤质三重最优;大唐吉林公司、长春二热等企业则通过优化长协结构、开辟新通道等举措,破解保供难题,彰显央企温度。
从晋陕蒙疆的煤源基地到千家万户的温暖居室,中国大唐以超前布局的策略、创新高效的执行、勇挑重担的担当,积极织密冬储煤保供网络。这份“手中有粮”的底气,正化作守护亿万群众温暖度冬的坚定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