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时期 “万亿低空经济”如何高飞

编者按

“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要“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在解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时表示,打造新兴支柱产业,加快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将催生出数个万亿级甚至更大规模的市场;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推动量子科技、生物制造、氢能和核聚变能、脑机接口、具身智能、第六代移动通信等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这些产业蓄势发力,未来10年新增规模相当于再造一个中国高技术产业。”

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不只是新质生产力的集中体现,也是未来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为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本报今日起推出“走近万亿大市场”系列报道。通过一线调研,全媒体呈现新兴产业、未来产业蓬勃发展的新气象。

怎么理解当下低空经济的“火热”?看看山河星航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山河星航”)最新的航空器生产情况就知道了。

最近这几天,山河星航位于湖南株洲的整装车间内停了不少已初步组装好的“阿若拉”轻型运动飞机,但这些飞机迟迟不下生产线,因为都还差最后一个零部件没有装——发动机。“这款飞机的发动机目前还主要靠从国外进口,今年飞机订单量猛增,新增订单已突破150架,上游发动机厂家的产能已经无法满足我们当下的生产需求。”山河星航运营总监黄鑫说。

目前,“阿若拉”轻型运动飞机主要用于飞行驾校培训、航拍航测、应急保障等领域。黄鑫告诉记者,从卖出第1架“阿若拉”到100架,山河星航用了10年;而从100架到200架,用了不到2年。现在,“阿若拉”爆单了,黄鑫从这一连串变化中感觉到,“相关市场爆发比预想中来得要更快”。

“阿若拉”订单增速的变化,是我国低空经济从培育期迈入快速发展期的一个生动写照。2024年全国两会,“低空经济”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一年多来,全国多地积极行动,低空经济发展的新赛道日渐开阔与火热。而不久前召开的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则又给低空经济加了把“火”。

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提到,要“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

3.5万亿元大市场

从“只管一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到“统筹5年”的《建议》,低空经济的发展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在天津大学低空经济规划与应用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沈力看来,这是我国低空经济仍处于早期发展阶段所决定的。

沈力说,发展低空经济要从法律法规、管理政策、地方政府的“权责利”以及整个产业链上中下游等多个方面入手,协同发力,“大家劲儿往一处使,产业性突破才有可能实现”。他认为,这既需要国家从战略上高度重视,也需要强有力的政策引导。“比如空域如何进一步开放、如何超前布局相应的基础设施建设等关系低空经济管理的问题,就都需要在未来5年梳理清楚。”

实际上,低空经济正在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就以低空物流为例,如今在北京八达岭长城边,人们已经能喝到无人机送来的外卖咖啡;在湖北秭归,无人机化身成为“背橙客”,大大缩短了脐橙运输所需的时间;在广东深圳和中山之间,往返两地的低空物流商业化航线架起一条繁忙的“空中深中通道”……《2024中国低空物流发展报告》显示,我国低空物流市场规模呈现出高速增长态势,今年预计达到1200亿至1500亿元,到2035年有望攀升至4500亿至6050亿元。

但要说到最令沈力期待的场景,还是以载人为核心的低空文旅观光,尤其是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的应用。沈力提到,“载人”是业内公认的低空经济领域最具经济价值和长远发展的一个方向。但要在5年内实现城市内打“飞的”出行,即从任意点飞到任意点,还很困难。“如果能在相对封闭的空域中,实现低空载人观光体验,并从飞行器的选择、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运营、用户体验等方面形成经济的闭环,这对低空经济的未来发展有指导价值。”沈力说。

实际上,已经有地方在低空文旅观光上有了实践。2024年,全球首个城市空中交通枢纽港——合肥城市空中交通枢纽港就在安徽合肥的骆岗公园落成。目前,合肥城市空中交通枢纽港几乎每天都在进行无人驾驶航空器低空观光压力测试,为低空经济商业运营做准备。但沈力强调,安全始终是低空经济发展的第一原则。“如何能够让民众更安全、更安心地购买低空文旅观光服务,还需要在安全技术上实现进一步突破。”沈力说。

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在解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时提到,加快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将催生出数个万亿级甚至更大规模的市场。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低空经济规模达6702.5亿元,较2023年增长32.5%。而据中国民航局预测,2025年,我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将达到1.5万亿元,到2035年有望达到3.5万亿元。

期待“技术与政策共振”

聚焦“十五五”时期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建议》提到,完善产业生态,实施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行动,加快新兴产业规模化发展。

在沈力看来,完善产业生态需要各方协同发力,包括政府端要推动空域管理制度的创新及开放,从地方政府方面加大基础设施的超前布局;企业端要加快以飞行器制造为核心的技术突破;高校研究机构也要构建产学研闭环,进行核心技术攻关,推进人才培养。

“我最期待的就是‘技术与政策的共振’。”沈力说,首先在高性能、高安全性航空器制造方面,目前技术尚不成熟,有待进一步突破。同时,加快推动空域管理制度的改革也非常重要。“如果空域开放迟迟没有进展,就会影响投资者的信心和风险投资资金的投入,进而影响企业技术研发投入力度和研发进度。所以技术和政策应该是协同发展、同频共振的。”

在黄鑫看来,低空经济的发展,需要以市场为牵引和支撑,通过整机制造带动上下游配套产业完善。他指出,航空产品研发不仅需大量研发投入,从研制成功到获取民航适航许可验证,还有漫长的路要走。“这就需要市场需求承接,为产业发展‘输血’,进而带动低空经济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黄鑫说。

关于未来5年,不少低空经济相关企业已经有了具体布局。今年10月,我国低空经济行业龙头企业广州亿航智能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亿航智能”)最新研制的复合翼载人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航空器——VT35在合肥首发,这款航空器满载设计航程突破200公里,主要面向跨城市、跨海域、跨山区等中长途交通出行场景。

“过去几年,亿航智能不断提高核心技术研发能力,携手众多国内外合作伙伴围绕应用场景和生态融合建设作深度探索,并积极参与低空智联网建设。”亿航智能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胡华智告诉记者,未来5年,公司将持续加大研发和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在固态电池、新材料、飞行控制系统、智能管控等领域不断加码,并将加强与清华大学、民航飞行学院等专业学院合作,培养交叉学科专业人才,持续保持行业领先性。

小鹏汇天则坚持商业化“三步走”战略。小鹏汇天联合创始人、副总裁、总设计师王谭告诉记者,第一步是推出分体式飞行汽车“陆地航母”,让产品在限制区域“飞起来”,让每个人都有机会当机长,体验低空飞行;第二步是推出高速长航程的eVTOL产品,解决典型场景下的空中交通问题,如场站之间的交通等。

对于第三步更终极的“飞行汽车”的实现,王谭提到,这要在未来10年以上,甚至再长的时间。他说,这是狭义的飞行汽车,既能在路上走,又能在空中飞行,是门到门、点到点的城市3D立体交通。“基于今天的工程边界、电池能量密度边界,还要假以时日。”

山河星航在“十五五”时期则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实现轻型运动飞机整机的国产化。黄鑫提到,目前在山河星航生产的轻型运动飞机中,有95%的零部件已经实现国产化。“今年我们将实现轻型运动飞机发动机的国产化,‘十五五’初期将进一步攻克材料、航电仪表等关键领域,推动整机完全国产化。”黄鑫说。

投稿与新闻线索: 微信/手机: 15910626987 邮箱: 95866527@qq.com
欢迎关注中国能源官方网站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中国能源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即时新闻
要闻推荐
热点专题
精彩视频
追光者
采煤机的“超大份午餐”一刀煤!
藏在你家的“超级充电宝”
迎冬启序
精彩图集
济青高铁潍东上行联络线两座连续梁合龙
“双十一” 夜间物流忙
2025世界动力电池大会在四川宜宾开幕
浙江首座220千伏新型数字智能变电站投运
“十五五”时期 “万亿低空经济”如何高飞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