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潮渐涌,暖意先行。来自中国华能的“暖流”带着“早一步”的用心稳稳流进家家户户,将责任与担当化作千家万户触手可及的温暖。
地下两千米的供热“生力军”
“家里现在特别暖和,孩子光着脚跑也不冷!”郑州市惠济区居民王女士摸着温暖的地板说道。这个供暖季,她所在的4个小区6000余户居民率先用上了华能河南分公司升级改造后的地热能清洁供暖服务,迎来了“零碳 +无人值守”的供暖新方式。
此前,郑州黄河流域部分区域曾是冬季集中供暖空白带,居民取暖难题一直备受关注。为让绿色暖意覆盖千家万户,中国华能的项目建设者们瞄准中深层地热这一绿色能源,创新采用中深层地热井下换热技术,耦合地源热泵技术的地热能供暖模式,用21眼深达2500-2600米的地热井构建起集群式闭式取热系统,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取热不取水”。这一技术既保护了地下水资源,又让地热资源成为供暖的“生力军”,为城市清洁供暖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华能方案”。
此次升级的集群式协调控制系统,更让这份来自地下两千多米的温暖有了“智慧大脑”。技术团队基于“睿渥”全国产化控制系统打造无人值守集控平台,实现远距离稳定数据传输,并能根据昼夜温差、居民用热高峰变化,智能调节井下换热与地面用热的匹配节奏,有效提高集群式地热井的取热能力,保证项目长期高效运行。
“以前换热站得24 小时有人盯守调参数,现在‘无人值守’反而更精准,运行效率还提升了不少。”郑州惠济区地热能清洁供暖项目技术负责人介绍。
智慧 “暖管家”精准投送
走进华能蒙东公司海拉尔热电厂控制中心,大屏幕上跳动着热源温度、管网压力、用户室温等实时数据,一套与真实供热同步运行的“数字孪生模型”,将“智慧暖流”通过纵横交错的供热管网送到海拉尔城区17万户居民家中。
“现在家里温度始终稳稳的,房子暖了,心也安了。”家住胜利街道的陈大爷感慨道。这份“稳稳的幸福”来源于华能海拉尔热电厂打造的“高寒地区智慧供热管控平台”,实现供热从“传统粗放”到“精准智能”的跨越升级,为这片极寒之地筑起一道温暖防线。
海拉尔地区冬季漫长,最低气温达零下35摄氏度,采暖期超7个月,面对庞大管网的水循环流量、均衡输送以及极端天气下的保供压力,传统供热方式面临挑战。聚焦“智慧供热”,华能海拉尔热电厂自2022年起持续推进技术改造,构建了“源、网、站、户”全链条智能调控体系,通过部署于关键节点的上千个传感设备,实时采集并分析数据,为供热管网装上“智慧大脑”。平台可根据室外天气变化与用户用热习惯,前瞻预测负荷需求,自动指令热源按需增产、调控换热站流量分配,实现热量“精准投送”,有效避免局部过热或欠热。智慧供热系统投运后首个采暖季节约标煤约1.62万吨,在提升居民“温暖指数”的同时,显著增强城市的“绿色指数”。
华北平原上,河北南网最大火力发电厂——华能河北分公司上安电厂今年创新成立了供热智慧控制中心和供热智慧客服中心,让服务更精准、响应更迅速。该智慧控制中心能根据天气温度变化、用户数量变化等因素调整供热量,通过采集用户家中温度测点,智能调节换热站供回水温度,还能实时监视设备参数,对重点管网进行全方位体检,将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智慧客服中心已开通24小时服务热线,冬季漏水维修、不热等工单由接线人员及时派发,重要信息备注提示给供热管家,方便上门提供精准服务。

“灵活”的保供机组
为打造今冬明春供热硬实力,华能河北分公司邯峰电厂几乎提前一年着手准备,圆满完成两台机组低压缸零出力改造工程。改造后,机组可灵活切换“切缸”与常规运行模式,供热时“切缸”全力保民生,不供热时恢复常规运行保证发电效率,供热能力大幅提升至3200万平方米,为冬季民生供热筑牢坚实壁垒。在提升供热可靠性方面,邯峰电厂于今年夏季全面开展“冬病夏治”专项检修行动,完成了主管网与城区管网查漏、81座换热站检修、一级管网改造等多项工作,累计消除漏点150处,为冬季稳定供热打下坚实基础。
与此同时,华能邯峰电厂还将服务延伸到“家门口”,供热客服团队扩至40人,24小时值守,新增8部服务电话,全面提升服务质效,同时设置12处“供热面对面”服务站点,工作人员每天在社区、小区楼下穿梭,帮忙调节、查漏、解释政策,让供热服务触手可及。

从机组改造的技术突破到智慧平台的精准调控,从24小时热线值守到家门口的贴心服务,中国华能用创新的技术与细致周到的服务让暖流不仅暖在屋里,更暖在大家心里。(文:张凌云 张乃欣 蔡莹 丁蕾 于培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