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乌鲁木齐11月24日讯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谢慧变报道:日前,自治区科技厅正式公布2025年度自治区技术转移机构名单,新疆交通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新疆大学技术转移中心等35家机构入选。
自2023年启动认定工作以来,全区已累计培育三批共82家技术转移机构,基本形成覆盖高校、企业、科研院所等多类主体,贯通10个地州市的服务网络体系。
作为衔接创新与产业的关键纽带,技术转移机构持续推动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
自治区稳步推进技术转移机构培育工作,2023年首批认定27家,实现体系初步构建;2024年新增20家,推动服务向地(州、市)延伸;2025年第三批增至35家,机构规模与服务能力同步提升。
新认定机构呈现多元化特征,既有新疆新能源研究所等聚焦特色产业的科研实体,也包含大连理工新疆研究院有限公司等跨区域产学研平台,还有雪孵科技服务(阿勒泰)有限公司等扎根基层的地(州、市)机构。
高校在本年度表现突出。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喀什大学等7家高校机构入选,将进一步强化高校创新资源与地方产业需求的对接。
位于奎屯—独山子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奎屯润创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此次成功获得自治区技术转移机构认定。作为一家专注“孵化+赋能”的本地服务机构,该公司将聚焦新材料、新能源等主导产业,强化技术需求挖掘与产学研资源对接,助力区域创新成果转化落地。
为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自治区在出台技术转移机构管理办法提供制度保障的同时,还依托新疆科技成果(技术)交易中心为企业提供精准对接服务,并实施“百园百校万企”行动,全面促进创新要素的深度融合。
这一系列举措取得了实质性成效。2024年,全区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100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