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5中国齿轮产业大会在西安成功召开,来自新能源汽车、机器人、无人机、轨道交通等行业的齿轮研发制造上下游500余位企业代表、行业专家,深入探讨了齿轮箱在相关细分行业的前沿应用。远景能源风机产品线总经理杨亚文在大会主旨演讲中表示,在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目标的激励下,以风电齿轮箱为代表的新能源装备制造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重大发展机遇,可靠性将成为未来产品核心竞争优势。远景基于这一判断创新提出“七维体系”系统化研究,高效解决了风机大型化和集成化带来的齿轮箱技术挑战。迄今为止,远景自研自制齿轮箱(EnG)全球累计交付量已突破1万台,扎根于全球12个国家、520多座风场,整体失效率远低于行业最低水平。

中国机械通用零部件工业协会齿轮与电驱动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伟指出,风电产业制造工艺极其复杂,机组大型化带来了更多未知挑战,但在远景能源等行业头部制造企业的带领下,风机的核心部件——风电齿轮箱已实现完全自主可控。2025中国齿轮产业大会同步正式发布2024年全球风电齿轮箱出货量排名,前三名分别为南高齿、远景能源与德力佳。

杨亚文指出,大力发展新能源已是高度确定的国家级长期重大战略。为实现“2035年风光装机36亿千瓦”的最新战略目标,风电与光伏年均新增装机规模需保持在 2.2亿千瓦左右。考虑到风资源分布特点,中国风电未来的重点布局将集中在内蒙古、新疆、河北、甘肃等西北地区,以及沿海区域的海上风电,这些区域也将成为包括齿轮箱在内的风电核心装备产业链转移的重要承载地。他预计,到 2034年,全球风电新增装机有望达到 200GW/年 的峰值。按每 1GW 风电装机约对应 2亿元人民币的风电齿轮箱产值计算,这意味着未来十年全球风电齿轮设备采购市场规模将达到 4000亿元人民币。
风电齿轮箱的国产化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2016年之前,外资品牌主导市场,但高昂的价格和漫长的交货周期长期制约着中国风电产业的规模化发展;随着政策引导与产业链的快速成长,国产风电齿轮箱逐步突破外资品牌的技术壁垒,到2020年,南高齿、远景、德力佳,重齿,华健天恒等一批优秀国产品牌相继崛起;2021年至今,风电齿轮箱与整个风电行业一同面临“新大快卷”的发展瓶颈。尽管当前风电齿轮箱的可靠性面临着更大挑战,但特种钢、热处理、精加工等供应链环节已趋于成熟,以远景能源为代表的行业头部企业,更是率先在国内推出了全球首创的低速集成高速双馈式传动链和滑动轴承技术,为风电齿轮箱的国产化、高端化替代注入了新的动力。

为了破解快速大型化与高度集成化趋势带来的可靠性挑战,远景创新推出风电齿轮箱“七维体系”,从部件和风机系统级优化设计、材料与部件深度自研、全域全工况测试验证、供应链工艺及质量管控、整机装配制造、智能监控预警和售后快速响应服务七个关键维度,构建全生命周期质量与性能保障体系。
“风电齿轮箱和普通工业产品(例如汽车齿轮箱)的测试验证截然不同。”杨亚文指出,风电齿轮箱的设计寿命通常是20-25年,部分海上风电齿轮箱的设计寿命更是需要达到30年,且对动态弯扭耦合、多自由度、波动载荷、极限冲击、升速超速等非常规工况下的测试验证要求极高。为此远景不计成本投建了全球领先的全域全工况测试验证体系,覆盖材料级、部件级、系统级、整机级、风场级测试验证,每台远景集成传动链产品在台架上的测试时长达到1000小时,是国际IEC标准的三倍以上。

远景齿轮箱的自研自制,不仅为风电行业带来了高可靠、高性能产品,更为“风电+物理人工智能”的融合应用打开了入口,这一能力也是今年远景重磅发布的伽利略AI风机的技术基石。基于AI算力和算法的发展,以及全球海量伽利略风机的运行数据,远景对齿轮箱等核心部件失效模式的物理分析和理解认知不断加深,进而实现了风电预警准确率提升、故障预警提前、运行寿命延长、运营收益增加等关键效果。

作为唯一拥有齿轮箱批量制造工厂的中国风电整机企业,远景能源自2018年启动齿轮箱自研自制以来硕果不断,目前已在全球累计交付超1万台,整体失效率远低于行业最低水平,产品谱系全面覆盖3MW齿轮箱至20MW级全集成传动链,所有产品全部经过第三方权威机构设计和制造认证,为全球风电行业提供了高质量、高性能、长寿命的核心传动系统解决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