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能源转型大会-储能技术产教融合创新发展专题会”近日在北京昌平未来科学城召开。北京市仅有的两个国家级储能平台——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国家储能技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和华北电力大学国家储能技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分别发布了最新进展及成果。
据介绍,我国新型储能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截至2025年9月底,我国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规模超过1亿千瓦,较2024年底增长约39%,占全球总装机比例超过40%,已跃居世界第一。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重质油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徐春明表示,储能平台石墨烯复合电池生产线、绿电-绿氢-合成氨过程耦合等技术取得突破,基于碳布电极的500kW铁铬液流电池储能模块及装备入选国家能源局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名单,引领低成本长时储能发展。
据华北电力大学能源电力创新研究院执行院长、国家储能技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华北电力大学)常务副主任徐超介绍,华北电力大学国家储能技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目前已经建成电堆全堆测试台、电化学储能材料与器件实验室、氢氨燃烧实验室等,下一步,将形成“源网荷储”一体化工程试验系统,带动相关产业产值超过10亿元。
此外,《2025新型储能关键技术应用及高价值案例汇编》已于近日同步发布,收录了百余个代表性案例,将为行业提供实操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