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极寒 国家电投内蒙古公司打响能源保供攻坚战

小雪刚过,大雪将至。北方正式进入寒冬,北风卷地,供暖保障迎来一年中最吃劲的时候。能源安全,一头系着国家经济大盘,一头牵着千家万户的冷暖。作为大东北地区重要的能源保供企业,国家电投内蒙古公司已全面打响一场“保供攻坚战”。

寒冬虽至,温暖有备。该公司现已形成“煤-电-铝-新能源-路港”一体化的产业协同格局,煤炭产能8300万吨/年、火电装机952万千瓦、新能源装机833万千瓦、铁路运营里程627公里和港口规模1800万吨/年,这些数字背后,是能源供应的坚实底座。

稳产增储 夯实煤炭“硬支撑”

能源保供基础在煤。国家电投内蒙古公司拥有5座千万吨级露天煤矿,煤炭产量位居全国第九、内蒙古自治区第二、大东北地区第一,是区域能源保供的核心力量。这些煤矿分布在霍林河、白音华两大煤田,总地质储量达46.99亿吨,全部为安全高效的国家优质产能煤矿。

在白音华蒙东煤业公司生产现场,一辆辆满载的无人驾驶矿卡与液压挖掘机、破碎站联合作业,按照规划路线有序行驶在煤矿道路上,从装载、起步到转弯、卸载,整个流程行云流水,精准高效。

“目前,白音华蒙东煤业公司依托无人驾驶自卸车、输煤系统巡检机器人、斗轮无人自动堆取料、装车站无人自动装车等先进技术,每日原煤产量可达7.5万吨,外运装车日运量在18列火车满载6万吨电煤,最大煤炭库存量一度突破35万吨,在冬季极端天气下仍可满足连续7天的外运需求,全力保证冬季煤炭稳定供应。”白音华蒙东煤业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贾宏君说。

入冬以来,国家电投内蒙古公司五座露天煤矿通过优化生产组织和设计、严格落实各项安全技术措施、加强冬季施工设备管控、协调铁路运力保障等措施,确保煤炭生产高效平稳运转。供暖季以来,累计完成煤炭产量1496万吨;供应煤炭1515万吨。

据了解,在国家电投内蒙古公司“无人驾驶”已经成为常态。截至目前,该公司已累计投运395台无人驾驶宽体矿卡,是内蒙古自治区首家开展5G+无人驾驶矿卡多编组运行的企业,无人驾驶矿卡持有量位居自治区第一位。这些矿卡搭载360度无死角感知系统,依托5G专用网络实现启动、行驶、装卸料全流程自动化,控制精度达厘米级。

保供不仅是产能释放,更关乎民生温度。内蒙古公司已经连续五年实施“暖心煤”工程,以最优惠坑口价为通辽及西乌珠穆沁旗十数万农牧民、二十余家供热企业提供约200万吨平价煤,把暖心平价煤供应打造成公司最大的民生、民心工程。

“今年我们率先启动了今冬明春属地农牧民‘暖心煤’交付工作,截至目前已交付4.73万吨”白音华蒙东煤业公司总经理贾宏君介绍说。

为做好付煤保障工作,白音华蒙东煤业公司组建付煤工作专班,结合煤炭生产、装车外运、用户需求等因素,提前谋划运煤道路场地修整,合理划分功能区,优化车辆分级工作流程。同时,加强对原煤生产、运输全过程的监控和检查,优化设计方案、合理调整产品结构,实施跟踪煤质化验,确保煤炭质量,确保“暖心煤”真正“暖”到群众的心坎上。

灵活智能 当好电网“压舱石”

电力供应是社会运转的“生命线”。在很多人印象中,火电厂还是高耸的烟囱和忙碌的工人。但在国家电投内蒙古公司,火电正经历一场深刻的“转型升级”。

位于锡林郭勒草原深处的白音华坑口电厂,是这场转型中最具代表性的“新物种”。2024年6月才投产的它,从建设之初就全面植入绿色、智能基因。

“我们不仅是锡泰直流特高压的配套电源,更是实现‘全厂零补水’的超超临界机组,烟气提水量为全国同类型机组中规模最大。”白音华坑口电厂总经理李泽华的介绍中带着自豪。这意味着,在这片半干旱草原上,这座年耗煤400多万吨、发电66亿度的电厂,并不与农牧民“抢水喝”,反而能从烟气中“变出水来”——每年提取163万吨,除自用外,还能为周边企业每年供给50万吨。

面对“水”这一煤电发展约束,白音华坑口电厂用技术开出了一剂创新的“药方”,为在干旱地区发展高效清洁煤电找到了新的可能。但节水的智慧只是它“破圈”的第一步。真正让这座电厂“活”起来的,是一个看不见的“智慧大脑”。

步入宽敞明亮的集控中心,规整简洁的环境会彻底颠覆你对传统电厂的印象。不见密集的仪表盘,也少有繁忙接打电话的身影,取而代之的是占据整面墙的智能大屏,运行人员无需进行繁琐的传统操作,而是从容地监控着系统。

“智慧,不是取代人,而是让人做更值得的事。”运行人员这样形容。在这里,负荷巡航系统维持机组高效自动运行,间冷塔冷端根据温度场变化自主优化散热效率,锅炉燃烧状态被实时监测并精准调控。从“一键上煤”“一键制粉”到“一键制水”,燃料入厂至电能输出的全流程实现自动化闭环控制。厂区内,巡检机器人穿梭其中,替代人工完成设备巡查。

除了“节约”“智慧”,这里还有“灵活”。该电厂具备了20%负荷下的深度调峰能力。这项能力让电厂不再是简单的“基荷电源”,而成为电网的“调节器”,能够为风电、光伏等间歇性新能源的并网运行提供有力支撑。当新能源发电充足时,电厂可降低出力“让路”;当新能源出力不足时,电厂又能快速响应,确保电网稳定运行。

投产至今,白音华坑口电厂已累计发电83.57亿千瓦时,相当于约290万户家庭全年用电量。所发电能通过特高压线路输送至江苏等负荷中心,实现“蒙电外送”,有效增强跨区域能源互济能力。

在持续巩固火电“稳定器”的同时,国家电投内蒙古公司也在加快推动新能源规模化、高质量发展。目前,公司已投产风电企业10家、光伏企业15家,其中通辽100万千瓦风电、阿拉善40万千瓦风电、锡盟50万千瓦风电项目等一批新能源产业,将内蒙古地区丰富的风光资源转化为源源不断的清洁电能,送往电力需求较大的山东、江苏等地,为当地电力供应提供了坚实保障。

当前,新能源发展已步入既要“做大蛋糕”也要“做强质量”的新赛道。在做大新能源总量的同时,国家电投内蒙古公司正通过精细化、智慧化运营做强存量,提升整体竞争力。创新构建“一总、一分、六维检”智慧运营体系,11座场站完成智慧化改造,全员劳动生产率提升17.2个百分点,11个风电场、10个光伏电站获评 “无故障场站”。

智慧升温 守住民生“温度线”

供热保障是冬季最重要的民生工程,也是能源保供抵达千家万户的“最后一公里”。国家电投内蒙古公司承担着通辽、赤峰、霍林郭勒、白音华工业园区、大板、扎哈淖尔工业园区六地,共计6800万平方米约60万户供热面积内的热用户冬季供暖任务,覆盖百万群众。

作为通辽市最大供热企业,通辽热电公司承担着通辽市主城区83%总供热面积的供热任务,为26.6万热用户,近60万人提供服务。这不仅是一项庞大的供给任务,更是一份沉甸甸的社会责任。面对这场“温暖”大考,该公司主动作为,全力保障供热系统稳定高效运行,以可靠的热源和周到的服务,为千家万户筑牢温暖防线。

“今年10月12日,我公司提前三天开栓供热。供热以来,我们根据气温变化情况协调三大热源进行调整,随着近几日气温下降,日平均供热量提升40%,由5万吉焦左右提升至7万吉焦左右。”热网调度指挥中心热网运行副主任兼调度长张佳琳介绍道。

供热不仅是技术活,更是精细活。如今北方各地区的冬季供热领域虽仍以传统方式进行集中供热,但各供热企业积极探索精准供热的新路子,供热方式与热网调整能力正在由自动化逐步向智能化、智慧化转变升级。

通辽热电公司投入资金近千万元,对智慧热网调度指挥平台及换热站自动控制系统进行全面升级,打造智慧热网2.0。该系统在经过调试后,已实现热网能耗指标整体下降10%,每年可节约标煤1.29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8万吨。

温暖,不仅要送得进家门,也要办得快、办得好。作为窗口服务单位,通辽热电公司将“便捷服务”作为温暖的延伸。线上,微信公众号、支付宝、蒙速办等平台让业务办理“一次不用跑”;线下,40多台自助服务机进驻小区商场,实现业务就近办。

在赤峰市,另一场温暖的守护也在同步进行。赤峰新城热电公司的集控室内,大屏幕上实时跳动着机组的各项运行参数,工作人员正全神贯注地监控数据,这里是保障赤峰中心城区1800万平方米、约17.5万户居民温暖过冬的“神经中枢”。

“我们的目标就是让每一户居民都能温暖过冬,这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的承诺。”集控室值班人员介绍道,“我们通过智寻优系统对关键指标进行24小时实时监控与优化,确保供热稳定高效。一旦气温骤降,我们就能立即调整参数,保证用户家中温度不受影响。”

高效畅通 打通保供“大动脉”

运输同样是冬季能源保供链条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在国家电投内蒙古公司所属白音华蒙东煤业公司装车站,一列运煤专列正缓缓驶入。借助自动装车系统,车辆定位、溜槽对位、闸板开关、抑尘剂喷洒等“五个自动”流程一气呵成,整列车在智能化操控下高效完成装煤。

“自动装车系统投用后,平均每节车厢的装车时间缩短到3到5秒,日均装车能力提升1到2列,效率大幅提高。系统运行成熟后,还可优化调整岗位人员9人。”白音华蒙东煤业公司生产副总经理李存金介绍。这列满载3000多吨煤炭的专列,将经我国“北煤南运”的重要通道——锦华铁路,驶向赤峰、辽西以及锦州港等地,有力保障沿线民生和供热用煤。

锦华铁路是国家电投集团唯一自有铁路,北起锡林郭勒白音华站,南至锦州西港口站,全长627公里。这条铁路直接承担着沿线5座电厂的电煤运输重任,上游连着煤矿的产能高效释放,下游关乎区域千万家庭的民生供暖与工业企业的用能安全,是保障区域能源稳定的“生命线”。

“我们依托锦华铁路,与沿线电厂建立长效沟通机制,定期对接煤炭供需和运输需求,实现精准保供。”国家电投内蒙古公司路港部主任史彦辉说,“同时积极拓展外部煤源,在去年开拓新业务的基础上,今年大幅提升蒙西煤炭跨区域调配量,截至10月末已引流上线176.44万吨,持续增强路港协同保供能力。”

为保障这条能源通道畅通无阻,国家电投内蒙古公司加强日夜巡检,推进设备精细化管理,通过精准调度实现电煤运输兑现率100%。今年以来,路港板块累计完成铁路发运量1770.93万吨,货物周转量66.81亿吨公里,煤炭集港量513.11万吨。

锦州港口作为锦华铁路终端,是辽宁唯一专业化煤炭码头。在这里,辽宁省港口中作业效率最高的散杂货装船机正有序作业,额定能力达每小时6000吨,最快10小时即可装满一艘5万吨级货轮。煤炭从这里装船启航,运往大连、江苏、上海等地,守护万家温暖与工业运转。

“为确保发电供热用煤及时出港,我们从10月底启动特殊工作机制,全力投入到煤炭保供工作中,优先保障发电、供热用煤的装船作业和汽运作业,全力畅通保供‘最后一公里’。”锦州港口公司副总经理邹本禹表示。截至11月20日,该公司今年已完成煤炭装船153艘,集港量569.38万吨,疏港量583.92万吨。

投稿与新闻线索: 微信/手机: 15910626987 邮箱: 95866527@qq.com
欢迎关注中国能源官方网站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中国能源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即时新闻
要闻推荐
热点专题
精彩视频
追光者
采煤机的“超大份午餐”一刀煤!
藏在你家的“超级充电宝”
迎冬启序
精彩图集
济青高铁潍东上行联络线两座连续梁合龙
“双十一” 夜间物流忙
2025世界动力电池大会在四川宜宾开幕
浙江首座220千伏新型数字智能变电站投运
备战极寒 国家电投内蒙古公司打响能源保供攻坚战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