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独居老人有没有出现意外?传统做法是“扫楼”敲门,但在福建省三明市,借助电力大数据,社区管理部门已不但免去了“扫楼”敲门的繁琐与尴尬,还能更为精准了解情况,有效预防人身安全事件的发生。
今年1月初的一天,三元区白沙街道群二社区的网格员李建兰接到来自国网三明供电公司发来的预警消息:72岁独居的王阿姨24小时用电锐减。李建兰知道王阿姨家中用电主要来源于做饭,便急忙上门查看,这才发现,王阿姨摔倒在浴室里,于是立马拨打了120,将老人从危险的边缘拉了回来。
“我们在民政部门的组织与协调下,获得老人或其子女授权后,利用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大数据进行实时监测与分析,设立‘独居指数’,通过用电量的突增或突减异常诊断触发预警系统,不到30秒信息就会推送至社区管理者和志愿服务者手机上。”国网三明供电公司营销部朱增锋副主任介绍。
据朱增锋的介绍,“独居指数”除了考虑老人家中的基础用电量外,还将季节变化、电器使用习惯等变量纳入到算法中,从平滑度、落差度、友好度、稳定度、中值度五个方面,对老人用电情况进行大数据分析,并根据用电突变情况、用电量大小、季节环境影响、周期性规律等因素,按健康状况、居住环境等6项指标分为高、中、低风险等级,动态为不同类型的社区独居老人安全“画像”。当24小时用电减少80%以上、连续3日用电量小于1.5千瓦时等6类核心预警阈值被触发,预警信息便会第一时间传送到相关人员。
“有了供电部门的电力大数据和‘双网融合’志愿服务团队的加持,电表变成了‘会说话的报警器’,仿佛为我们安上了‘天眼’,能够更加精准关注和服务特殊群体。”三明市新和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刘奇玉如是说。
7月25日,接到预警信息的刘奇玉和国网三明供电公司社区志愿服务者吴锦淮、朱文君一脸焦急地推开社区78岁独居老人陈大爷家门。原来,他家的“独居指数”异常,连续24小时用电数据为零。一进门,他们发现老人因突发疾病摔倒在地,当即联系救护车送往医院救治,同时通知了老人的远房亲属。所幸,发现及时,陈大爷得到有效救助有惊无险。
“‘独居指数’不仅能够通过用电量的数据自动监测与分析来精准预判社区独居老人的生活状态,还能进一步诊断老人家中用电设备的健康状况,提前将潜在的安全隐患排除。”国网三明供电公司营销部用电信息采集班班长江志强表示。据国网福建电力(光明先锋)共产党员服务队的统计数据,截至11月25日,该服务队已通过“独居指数”发现并免费更换社区独居老人用电缺陷设备150余个。
随着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养老服务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一年多来,三明市积极探索政企协作模式,打破专业数据壁垒,以电力大数据为“探针”,创新推出为“独居指数”为主导的基层治理新模型,织就一张更密、更牢、更暖的民生保障安全“画像”,智能电表化身“安全卫士”,实现从“人找风险”到“风险找人”,默默守护着三明市已建档的1700多户社区65周岁以上的孤寡老人、独居失能老人、生活不能自理的重度残疾老人等家庭,成功预警并有效防止近20起极端风险事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