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度电的绿色变革!看威宁如何迎“光”生金 御“风”前行

一度“绿电”如何产生?

高原烈风呼啸,掠过层岩嶙峋的峡谷,国家电投集团贵州金元股份有限公司象鼻岭水电站141.5米的大坝迎风矗立,让汹涌奔腾的牛栏江得到暂时平息,水轮机吞吐之间,绿色电能不断流淌。

站在大坝往山顶望去,成千上万块光伏电池板在阳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这里没有火光、锅炉与浓烟交织的宏大叙事,而是一场关于分布式、节能减排的绿色变革。

“看,这是我们的‘水光互补’系统。”在调度室,副站长刘贵省正紧盯着大屏幕上的数据变化,向我们娓娓道来水电站的运行奥秘:“我们水电站,平均年发电量6.293亿度(千瓦时),而光伏平均年发电量也有0.96亿度。”

象鼻岭水电站是全省第一个“水光互补”项目,现有总装机容量为318兆瓦,其中水电装机容量240兆瓦,光伏装机容量78兆瓦。

“当阳光充足时优先安排风光发电,让水电机组少发或不发电,将上游来水储存在水库里,不断提高机组发电水位,从而实现提高水电发电效率。”刘贵省介绍,这种创新的互补模式不仅大幅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相比传统火电,还能分别节约标准煤20.14万吨、3.07万吨,减排二氧化碳50.34万吨、7.68万吨。

这是磅礴的威宁大地上,新能源产业书写的生动日常。

威宁的新能源“家底”藏在风里、晒在阳光下——素有“阳光城”“高原风谷”之称的威宁,年日照时数达1900小时,优质风速平均达7.1米每秒,风电每日平均利用数5.2小时。

在这里,每一缕阳光、一阵清风都在等待“捕捉”,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让这个曾经以“威宁洋芋”出名的农业大县抢先闯入“新蓝海”。

自2015年全省首个光伏发电站在威宁建成投产以来,10年间,一座座大风车迎风招展,一排排光伏矩阵分布群山,威宁新能源产业得到跨越式发展。

数据为证:截至今年10月,威宁可再生能源项目并网能源发电容量达483.46万千瓦,预计到年底突破500万千瓦,年发电量超60亿度,年产值突破18亿。

“现在新能源发电税收已占工业税收的60%以上,装机规模、发电量和产值均居全省县域首位。”威宁自治县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马迅说。这意味着,曾经的“农业大县”,已悄然变身为“绿电高地”。

但威宁的追求远不止于发电。

在位于长通威宁新能源产业园的贵州一道长通新能源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完成20多道工序,生产出一块光伏板,只需14秒!

“这是全省首条光伏组件生产线,也是国内最先进的全自动光伏组件生产流水线之一,填补了本土光伏组件生产的空白。”贵州一道长通新能源有限公司生产负责人盛兆选说。

“零的突破”背后实则是威宁积极响应“双碳”目标,在新能源赛道加速竞跑的决心与勇气。

“2022年之前,威宁新能源产业还停留在‘只发电、不造机’的阶段,建一个10万千瓦光伏电站,仅组件运输成本就多花200多万元。”马迅表示,这是曾经的产业链“卡脖子”难题。

跳出单一项目建设局限,逐步向全产业链延伸,这是威宁给出的答案。

“风光资源如何顺畅变现,光有项目不够,还得有打破壁垒的机制创新。”威宁自治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段雨祥说,作为全省新能源产业链布局下的“新型综合能源基地”重点承载区,威宁积极抢抓国家“双碳”战略、新国发2号文件等重大政策机遇,立足资源禀赋,发挥比较优势,围绕“风、光、水、火、储”一体化推动产业延链补链强链。

十四五期间,通过以市场换产业、以资源换投资策略,威宁自治县与贵州长通集团、一道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并开展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磁吸浙江一道新能、厦门科华数据、江苏国强兴晟、三一重工等行业头部企业逐步落户威宁,打造了集光伏组件、储能、逆变器、风机机组、电缆、风电配套箱、光伏支架生产等全产业链于一体的新能源产业园。

今年9月,随着首台风电主机正式下线,位于贵州威宁经济开发区的三一(威宁)风电智能制造产业园正式投产,标志着毕节市首个以风电主机制造为主的风电智能制造产业园正式建成投产。

截至目前,威宁已引进6家新能源装备龙头企业,累计投资超8亿元,已建和在建的光伏、风电、储能设备制造年产能突破13.3吉瓦,2025年产值预计突破15亿元,待在建项目全部投产后,年产值有望达38亿元。

从风、光、水发电,再到光伏组件、风机、塔筒等新能源装备制造本土化,形成良性闭环。威宁的新能源产业链的每一环都在“咬合”发力,让新能源产业从“单点突破”迈向“集群腾飞”。

“下一步,我们将通过发挥产业链优势,助力贵州铝加工产业与玻璃产业的产品研发从建筑转为新能源配套的铝边框、光伏玻璃,以最大程度实现产能当地消纳,促进就业与税收,实现供应链上下游协同发展,探索出一条适合贵州新能源产业装备制造发展的路径。”贵州长通集团新能源事业部副总经理张云舒说。

如今,在这片高原土地上,每一度电的绿色变革,都是组成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音符,奏响到“十五五末”建成“千万瓦级综合能源基地”和“全省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的精彩乐章,书写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天眼新闻)

投稿与新闻线索: 微信/手机: 15910626987 邮箱: 95866527@qq.com
欢迎关注中国能源官方网站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中国能源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即时新闻
要闻推荐
热点专题
精彩视频
追光者
采煤机的“超大份午餐”一刀煤!
藏在你家的“超级充电宝”
迎冬启序
精彩图集
济青高铁潍东上行联络线两座连续梁合龙
“双十一” 夜间物流忙
2025世界动力电池大会在四川宜宾开幕
浙江首座220千伏新型数字智能变电站投运
一度电的绿色变革!看威宁如何迎“光”生金 御“风”前行
分享到: